A7: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0期 总第5686期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 王晓宝 发布日期:2018-12-14 14:38:16

从古至今,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各国教育学家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就像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而这其中,文学作品以其独有的丰富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预设中生成


“预设”与“生成”看似矛盾,实则不然。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需要教学目标的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我们传统的备课往往着重教师的“教”,而新课程则提出要更多地转向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进行预设备课。
 

二、情境中生成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的相应感知。教师应重视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情感产生的不同作用、形成的不同认识和体验,并加以关注、引导,形成生成。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第7小节“滂沱大雨中毫无抵抗能力的蔷薇花被冲掉了几片花瓣”的情境进行了呈现,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知,使许多学生感受到了蔷薇花的娇嫩纤弱。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并不认为蔷薇花是最弱小的,虽然它被雨滴冲掉几片花瓣,但是它却保护了花下更加纤弱的小草。”教师抓住这个课堂生成,巧妙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到底谁是强大的,谁是渺小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你要是能帮助弱小者,你就是伟大的,进而让学生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拓展中生成
 

新课标要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丰富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书本,从课堂走向课外,在不断的拓展中形成生成。在《大江保卫战》(苏教版12册)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上网、前往图书馆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了解了造成1998年特大洪水的气象原因,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学生对文章中“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战场”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当学完“铮铮铁汉黄晓文”的事迹后,一位学生按捺不住内心对抗洪英雄的崇敬之情,说起了他所知道的另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这位学生缓慢、沉重的语调深深震撼了师生的心灵,教室里一时间寂静无声,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涌动着对人民子弟兵的崇敬和热爱之情,这真是预设之外的精彩。


四、反思中生成
 

“学海无涯”,而教与学更是相依相伴,永无终结。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前获取大量信息,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教师不应为了回避自己不曾掌握的知识而匆匆结课,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反思、去探索。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节课结束前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去反思。
 

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激发出新的学习需求,产生新的探索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体验更加深刻,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心,也使教师的劳动更具价值,师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