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 王晓宝 发布日期:2018-12-14 14:38:16 |
从古至今,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各国教育学家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就像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而这其中,文学作品以其独有的丰富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预设中生成
二、情境中生成
三、拓展中生成 新课标要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丰富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书本,从课堂走向课外,在不断的拓展中形成生成。在《大江保卫战》(苏教版12册)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上网、前往图书馆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了解了造成1998年特大洪水的气象原因,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学生对文章中“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战场”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学海无涯”,而教与学更是相依相伴,永无终结。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前获取大量信息,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教师不应为了回避自己不曾掌握的知识而匆匆结课,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反思、去探索。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节课结束前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去反思。 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激发出新的学习需求,产生新的探索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体验更加深刻,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心,也使教师的劳动更具价值,师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