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 邱启荣 发布日期:2018-12-14 14:19:51 |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教学的方法是“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年龄较小,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自主探究,逐步应用知识。教师通过启发、熏陶、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逐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强化他们的观察、实验、操作等能力。
二、精心设计,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哺乳动物和鸟”时,让学生观察标本和多媒体课件,找出它们外形上的不同特征。由于学生平时实际接触哺乳动物和鸟的机会不多,所以并不容易区分。于是,我采用实物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区分,就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两类动物的不同特征。通过对“蝙蝠和鲸是不是鸟、是不是鱼”的讨论,学生能很快推断出蝙蝠和鲸不是鸟,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探究”是学习,要让全体学生自己研究,而不是教师或某人直接告知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问学生,大部分的鸟能飞翔,有没有不能飞翔的鸟?为什么鸡的祖先会飞到树上做窝,而现在的鸡不会飞高、飞远?留下这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后学生自由讨论,集思广益,扩大了知识面。为了继续探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观看《动物世界》《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交换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的童年时代不但是求知的时代,更是探究的黄金岁月,教师应给予学生进行再探究和再实践的机会。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使科学课的教学保持生动活泼的场面,教师应让学生在双休日、课外活动等时间,参加种植、养殖、采集、制作、考察等活动,让他们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