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 王菊兰 发布日期:2018-12-14 10:30:59 |
近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书中的战略思想令我印象深刻。冰心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以为,德育渗透要将教师的爱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心中的爱被激发出来,并且被顺利地“导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教师要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必须对学生怀着满腔赤诚的爱,用爱编织成教育的主体。虽然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班主任、语文、品社等教师的教育来得鲜明,但是数学教师也应该随时抓住有利的契机,适时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本文,我想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时的一些浅显做法与感悟。 一、爱国教育时刻在心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数学课本中有很多例题、练习,这些都是不错的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每每看到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信息,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一番爱国教育,我以为一个学生只有从小具备了爱国的情感意识,有目标,才会更加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付出自己的一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在课堂里渗透爱国教育。
大家都有共识,德育过程既是情感陶冶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等于纸上谈兵。但是,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肢体接触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注意用词,注意礼貌用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都及时关注……这些做法会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教育。 三、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 对学生来说,有了兴趣才会想学、要学、肯学。因此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从小就不能忽视。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很多是介绍数学发展史上重要数学知识的来历、数学名人的发展史、与学习有关的生活小知识等。从古至今,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我国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能意识到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坚持和胆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出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 四、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对学生来说,要学好数学,除了兴趣,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缺一不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不忘德育教育。当教师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的学习方法时,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白: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既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自己的目标与小组整体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等优良品质。考完试后,大家可以一起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真正努力了,谁取得了进步,让学生养成严肃看待他人成绩、尊重他人的习惯。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