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E教中国•教师节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4期 总第5652期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4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河南省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冯进玉 发布日期:2018-09-21 15:23:06

二十年前,懵懂少年,初为人师;时光流转,年近不惑,初心未忘。遥想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再看如今,华发早生,壮心不已。二十年来,我一直行走在追寻教师职业幸福的路上。


课堂教学的幸福
 

教师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角色,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其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最朴素的概括就是教书育人。
 

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享受课堂教学带给自己的酸甜苦辣,有那么一大帮孩子跟自己同欢同笑,悲喜与共,成就了他们,丰富了自己,何乐而不为?
给学生们上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时,我把自己在水上乐园失足惊魂的事讲给他们听,学生们的表情由嬉笑逐渐转为凝重;当我把同事因大意而溺水身亡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很多学生看到我数度哽咽,也悄悄擦去眼角的泪花。当我们把课堂真正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时,也许就会发现,课堂真的并不只有一种单调的色彩。
 

学生成长带来的幸福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学业进步、道德成长、个性萌发,便成了我们最大的幸福。
 

六一到了,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联欢,不经意间我发现,学生们已经早早地策划、准备自己的节目,我的心中顿时溢满了喜悦。六一那天刚进教室门,看到学生们已经早早来到学校,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我不由感慨他们真的长大了!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群八九岁的孩子,一群见到父母还要调皮撒娇的孩子,在学校却一个个像小大人一样忙里忙外。此时的我,幸福感溢于言表。
 

自身成长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还来自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应该在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感。1998年,参加工作;2003年,县级骨干教师;2005年,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省级骨干教师;2017年,省级名师。我无意炫耀什么,只是想说,成长的过程宛若修行,一步步走来,我收获更多的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研究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审美有疲劳,职业有倦怠,怎样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怎样使自己的幸福感不出现审美疲劳?


我们不要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教书匠,我们应该是一个“园丁”,一个有着自己教育思想的“园丁”。我们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让它变得有意义起来。三年前我教一年级,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接手小学新生,第一次接触拼音教学。我便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拼音教学,向学校申请课题研究,编纂适合我们当地特色的拼音儿歌集。用儿歌教拼音,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家乡风物中学习拼音,而且还能给后来人留下可以参考的资料。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持续升温使我思考:如何突破诗词教学的瓶颈,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学生心田?我和孩子、家长一起研究“飞花令”,让他们都来当编辑,寻找适合小学生诵读的“飞花令”。我告诉学生们,我们要出书,要把这本适合小学生诵读的“飞花令”当成我们一生的纪念和伙伴。学生们对传统诗词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也感染着我这个“始作俑者”,我也越来越爱我们的传统诗词了。看来能从事教学研究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家长。教学相长中的我们是不是也会幸福感爆棚呢?
 

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这句诗在沉寂了三百年之后一夜爆红,它使我们懂得,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的,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不要小看了自己。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在追寻教师职业幸福的过程中,当意识到我们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