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7期 总第5596期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7期  下一期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教研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松 发布日期:2018-05-01 08:19:0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被应用。微课作为一种简单易做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教研活动中微课的作用


微课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教研员从教育教学的指导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促进教研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微课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最简单的开发方式是PPT转视频,但PPT也是需要精心制作再配乐的,如果用手机或摄像机进行录制,则需要后期编辑制作。不同学科的教研员为了能有效指导教师制作好微课,会努力学习相关技术,无形中促进了教研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2.帮助教研员将教师的思维习惯引导到教学研究中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微课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索,主题更突出,内容更具体,教学方式更多样。微课的特点在于“微”,这就要求教师把对整堂课的关注缩到一个点上。


3.使教研员或教师在研发的实践中实现自我完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不论一线教师还是教研员,在研发微课的过程中都会更关注其教育教学的点滴,对自身的教学关注度也会相应提高。同时,教师在可为、有趣甚至简单的研究过程中,也更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提升教育教学信心。


4.作为教研员的有效助手,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更多形式。


微课容量小,用时短,传播形式多样。教研员可以利用不同形式将微课传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进行自学。


5.提升学术研究氛围,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引领,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将教研员制作的微课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一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让教师们了解更多微课制作的案例,明确微课制作的标准和要求,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微课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和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研的发展。


1.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提高效率,引发思考。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主要突出的是对教师培训的一种补充。这类微课可以归结为专业成长类课程,它包括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反思性、研究性、典型性、策略性、成果应用和实践等课程,主要体现在教研活动的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教研效率。每次教研活动开始前的十分钟,播放制作好的微课,既等了晚到的教师,又使早到的教师得到了提升自己的机会,提高了教研效率,使教研活动内容充实丰富。


(2)引发思考,突出研究主题。微课可以就一个研究主题、研究成果、教学策略、教学现象、教学反思等小内容进行设计,引发教师教学思考,并在活动中展开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广大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与思考。


2.以教研活动为平台,开展微课展示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微课的主要开发者是一线教师,如何制作出适合教学使用、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微课,是一线教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利用教研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


(1)单人展示,有针对性地指导。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请一位一线教师展示其制作的微课作品,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对其内容设计、制作水平、应用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指导,帮助其成长。同时,教研员也对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指导中能够更有针对性。


(2)集体展示,交流提升。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平台将教师们的优秀微课进行展示交流,既能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升,又能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


3.以竞赛形式提升制作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利用区级微课比赛和教师基本功大赛这两个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在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会有意识地展示其他学科的优秀微课,并以抽签的方式,两两一组进行指定题目的微课设计竞赛。区级竞赛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直接参赛,所以教师们热情度很高。


科技不断进步,掌握新技术才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让我们一起努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