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6期 总第5589期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6期  下一期
高考之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金陵中学 李可凡 发布日期:2018-04-17 15:59:18

《怨气撞铃》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候,在世界尽头最荒凉的地方,摒除那些蒙蔽双眼的虚幻繁华,反而能收获最淳朴的大爱。”


对于高考来说,也许道理是相通的吧。摒除蒙蔽双眼的虚幻繁华,便是摒除“高考才是唯一出路”的想法;收获最淳朴的大爱,便是收获你想要的生活。


高考之外,最重要的不是出身,也不是竞赛,而是你自己。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身。”类似这种激励高三考生的句子太多了。我们一直被灌输“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于是便有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做法。我不否认这样的做法,毕竟对于普普通通的学生来说,出身是在高考之外的,寒窗苦读可以改变命运。


我所说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置于高考之外,我想针对和劝诫的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或是把精力放在部分家长认为是“歪门邪道”的竞赛上的“坏学生”,而是那些听大人的话,努力学习、备战高考,却在学习上没有才气的“乖孩子”。


“好学生”一般是有出路的,他们只要照着那一套高度体系化的常例做就是了。那些经常被师长冠以“坏学生”头衔的孩子也是有出路的,因为他们能看到高考之外的精彩世界,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特爱好,有自己的别样生活,还可能身怀绝技,他们的自信支点不依赖考试成绩。


最看不出有什么前景的是那些“差而不坏”的学生。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考试体制,却又是这个体制下的失败者;他们往往追随“好学生”,却永远只能望其项背;他们往往和“坏学生”拥有一样的成绩,却在生活上远不如他们快乐充实,所有书本之外的潜质都没能得到足够的发展——这才是真正难解的人生困境!


对于这样的处境,《金刚经》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是,凡是一切有形有影的事物,都要将它当成是虚妄的,只要不去执着于它,就会产生智慧。所谓“坏学生”,便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发现自己更加擅长且更有兴趣的东西,不执着于高考,最终同样能获得成功。因为,过分执着的后果,是迷失自我。


曾国藩的笨是人尽皆知的。相传,一天他家里来了窃贼,躲在角落里听他背书,直到窃贼倒背如流了,曾国藩也没有背下来,窃贼一气之下扬长而去。这个故事或许夸张了,但曾国藩也说过,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没有才气。所以,曾国藩并没有像常人一样死读书,因为他明白自己并不适合走读书这条路,无法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于是,在他回籍奔丧,在家终制的日子里,曾国藩将自己规划成为名臣,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文学的道路走不下去,他却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建设的开拓者。


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有曾国藩的造诣,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中借鉴许多。他曾经连考两次会试都没中,复习了一年才中了举人。如果是在现代社会,这就是辛辛苦苦才考上了大学的傻小子。
对于那些努力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的人来说,不是他们不够刻苦,只是刻苦用错了地方。他们执着于眼前的高考,过于听从长辈的教导,最终迷失自我。


高考太重要了,重要得让那些小心翼翼的学生们不敢放弃,他们害怕一旦放弃,就再也无法挽回。高考太公平了,公平到让那些没有慧根的“寒门弟子”,硬着头皮也要去百日冲刺。高考影响太大了,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差生”们不敢变“坏”。


但我要鼓励那些努力过、奋斗过却没有成效的孩子,要学会另辟蹊径。高考之外,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你的想法和你的决定。无论是出身还是竞赛,都没你自身重要。


总把自己放在高考之内如同井底之蛙,也许就在高考之外,才有属于你的一片天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