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集体举手投票或无记名投票相比,网络投票新鲜、便利、快捷、公开、参与度高、影响广泛,因而当下各种评比、赛事都热衷于使用网络投票来决定名次,并借此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在泛滥的网络投票中,孩子们也未能幸免。最美少年评选、小学生优秀作文大赛、幼儿园绘画比赛等活动,都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评比。在这样的评比中,事迹是否感人?作品质量如何?这些要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票数,得票多的作品就能获奖。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投票,家长们必须去拉票。在拉票过程中,参评者本人及家人可谓苦恼无比。不拉票,怕输;拉票,给别人添麻烦,有些张不开口。但为了在网络投票中能领先,必须要硬着头皮拉票,这让庄严的投票变成了刷票闹剧。
投票是选举人行使自己选举权的一种方式,也是选民表达民意的一种方式。在网络环境及人的行为观念未能同步的情况下,过多使用网络投票,极易演化为拉票、刷票闹剧。投票的人,没有几个真正了解或想去了解评选内容,他们只是受人之托,被动地投票;被投票的人无需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事迹或成果,只需在朋友圈中广而告之地拉票。这种只看票数,不看事迹及作品质量的评比,让儿童过早介入到社会的不良风气中,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拼爹”的种子,埋下形式主义的行事逻辑,严重玷污了儿童纯净的内心,对儿童成长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严禁对未成年人评选使用网络投票。未成年人没有发动与推广网络投票的能力,全靠父母拉票。这既是一种变相的“拼爹”行为,也极不公平。
去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教育系统举办网络投票活动的规范管理,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慎用网络投票。
在少儿评先选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和辐射功能,合理使用网络平台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优秀作品进行宣传推送,但不应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去评比。其评审的重点应放在材料审核、陈述答辩、评审组评议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选出真正的先进典型。
在目前网络环境的规范程度还不完全尽如人意的现实下,少儿评先选优要慎用网络投票,让少年儿童在宁静中健康成长,在宁静中淡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