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3期 总第5565期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3期  下一期
巧用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睢宁县城西小学 吴新艳 发布日期:2018-03-06 15:45:5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许多学校不仅配置了专门的多功能、多媒体教室,还在每个班级安装了一整套完善的多媒体设备。那么,如何让这些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呢?作为一线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认为要想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直观性、快捷性等特点,展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用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并且大部分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购物情境,激活了学生的购物经验,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老师设计的购物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们眼神专注,耳朵竖起来,嘴巴动起来,不少学生还能主动提出并积极解决与购物活动有关的问题。


二、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语言艺术相结合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沟通情感的最基本方式。课堂上,教师那丰富的面部表情、会说话的眼神、得体的手势、简洁准确的语言、规范合理的板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是任何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代替不了的。


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但绝不能用多媒体的课件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用屏幕代替黑板,不能用鼠标代替粉笔,更不能为了赶时髦去过度使用多媒体;而是应该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语言艺术相结合,实现最优化教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先向学生出示五角星、三角尺、剪刀、纸工袋、正方体等物品,让孩子们找角、指角,再相机用手势规范他们指角的方法,接着用课件展示剪刀、正方形、钟面上的角。屏幕上“闪动着的红色的角”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随着我的一句“让我们把这些角请下来”,孩子们的小手便跟着屏幕上的角移动起来,巧妙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中的角上来,顺利地完成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角的过程。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我在黑板上相机板书了以下内容:


至此,无需教师多言语,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三、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说过:“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必然对生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巧妙地抓住“热闹”背后的最佳切入点,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决不能用课件演示取代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而应该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优越性,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为了突破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我边拨学具钟边问学生:“是7时吗?”在孩子认识“7时不到一点”“7时刚过一点”之后,我出示教材上的两个钟面(见图1、图2),引导学生学会用“大约几时”来表达。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分针从11转到1的过程,并将分针转动的区域用红色标出(见图3),同时相机提问:“怎样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呢?”在孩子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之后,我安排小组讨论:“分针指向红色区域时,为什么都可以用‘大约几时’来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呢?”


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为学生的思维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大约几时”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时刻,而是指一个范围。随后,我安排学生认识“钟面上是大约几时”,教学生练习“在钟面上拨大约几时”,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得以训练。


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将对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真正巧妙地运用好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一定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