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北京·深度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创造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 谢峥 发布日期:2018-01-09 15:55:45

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力的现代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创造性地“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读有个别学生读、小组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等,而在时间上有早读、课上读、课后读等,可以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很受重视。学生通过读书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语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让“读”发挥更大作用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一种投身其中的享受。我们在做到声音洪亮的同时,也要注意通过读书表达出情感。其次,可以尝试改变读的方法。如在读《美丽的田野》一文时,告诉学生这是可以唱出来的歌词,会立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给学生听听这首歌,让学生试着跟着唱一唱。在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还通过音乐体会了课文的美,也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
 

创造性地“读”还可以是在学生已经熟读课文的情况下,让他们配乐朗诵。也可以根据课文选读课外一些相关内容,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得到更好的内化。总之,要以多种方式展示“读”。
 

二、创造性地“说”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怎么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呢?我想不该仅仅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提高参与度,更要让学生好好地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当好引路人,通过创造性的“说”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使思维得到拓展。
 

“说”可以是演说,比如:把课前导入回顾旧知识部分的教师说或者提问,变成学生自己准备一小段和上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说,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说”也可以加上表演,比如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亲自演一演课文,做一做课文的角色扮演。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设计台词的过程中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写作能力。
 

三、创造性地“写”
 

除了口语的锻炼,笔头上的练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头戏。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写什么”“怎么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要想让“写”发挥更大效用,教师就要创新方式,让学生通过“写”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例如,对语文课后的思考题,大部分教师都会让个别学生回答,再给出统一的答案。经常这样操作,就会让学生依赖教师的答案,这一个环节的效率会很低。教师可以创新“写”的方式,比如以题目的重点为中心,让学生展开思维风暴,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后习题,也让学生回顾了这篇课文,起到了复习、整理、提升的效果。
 

如《五彩池》一文,课后有一道习题是:“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五彩池的景色美丽、神奇?”回答这道题应该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然后重点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到能体现五彩池景色美丽、神奇的地方。接着,可以设计一份思维导图,在理清答案的同时也把课文重点进行了整理。
 

语文是一门工具型学科,综合性很强,不仅仅是要学好语言,美育、德育、陶冶情操等都要在教学中体现。所以语文教学的创造教育应该渗透到方方面面,要在创新的大环境里运用特色的教学方法,使创新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培养出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