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宋亚萍 发布日期:2018-01-09 15:28:02

概念是思维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随处可见。它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一切数学规则研究、表达与应用的基础。只有准确理解概念,我们才能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


“直线、射线和角”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的开始部分是关于“认识射线”的教学。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对射线的引入和描述,只有一幅城市夜景射灯光线图和两句话:“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的教学难点是:射线无限性的抽象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射线的表示方法。


这也是射线的数学本质。下面笔者以“认识射线”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从已有经验中引入,促进概念的认识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的线,其长度是有限的。射线与线段有着紧密的联系,射线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为此,射线概念的教学是以线段概念为生长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线段的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先说说线段的特点,唤起学生对线段的回忆,为认识射线打下基础。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建构的。数学教学本质的理性把握,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有效链接,唤醒学生心理上与数学本质相关的知识经验,以意义理解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找到理解的支点。从线段到射线的认识,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跨越,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有限性”,才有利于加强对“无限性”的理解。为此,概念教学应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使其积极参与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为新概念的认识做准备。


二、从直观现象中抽象,促进概念的理解


在射线概念的教学上,有的教师是从线段这一“旧知”通过数学推理、类比来认识射线这一“新知”的。教师觉得通过引导学生对线段一端无限延长的想象,就能让学生认识射线的概念,但实际上学生能真正理解吗?能体会到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本质特征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觉得可以从一幅光线图上一束束绚丽的光线这一直观现象抽象出射线。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射灯射出的光线,充分想象光线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射向天空,根本看不到尽头,帮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画面中发挥想象,实现已有经验的改造和提升,从而真正理解射线可以“无限延长”的特征。


概念教学时,重要的是通过呈现符合概念特征的生活实例,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来获得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把握和理解。


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同,对概念的理解水平也不同。当我们的教学是教“定义”时,其教学过程必然是模仿、记忆与强化训练。虽然这样也能让学生知道概念,但这不等于学生就真正理解了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历由丰富的直观表象,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更要注意把纯粹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具体的材料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以此达到对知识更高水平的理解。


三、从自主探索中创造,促进概念的感悟


如何画射线?有的教师只是用一句话告知学生:“可以用图形   ■来表示射线。”至于为什么,教师没交代,学生也没思考。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射线,通过动手实践以及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画法,学生自然会发现真正的射线是没办法画出来的,进而认识到数学上是用图形■来表示射线的。这时,学生对射线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让学生经历“创造”画法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概念,也为后续学习直线作了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


总之,要想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教师就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现象中充分感知、体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使之深深扎根于学生的生命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