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让学生爱上美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泗洪县曹庙中心小学 侯小建 发布日期:2018-01-09 15:24:51

那日正值秋收好时节。我坐在去学校的公交车上,看着公路两旁的人们正忙着收获玉米,一缕缕柔和的阳光照在人们的脸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校园里,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我进入教室,抽查学生的美术作业。让我没想到的是,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不乏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我立刻严厉批评了他们。


正当我在办公室里气愤当头时,一个瘦小的女生来到办公室,小声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星期天没有完成作业,我……我可以不……画画吗?”我惊诧地看着她,心里充满疑惑:她平时表现很好,不像是爱偷懒的学生,而且她对艺术的感悟也非常好,怎么会提出这种要求?她小脸憋得通红,欲言又止。我试探性地问她:“有什么困难吗?跟老师说说。”“我爸妈在外打工,只有奶奶在家,我要帮忙掰玉米……”我拉着她的小手看了看,果然因为掰玉米,小手都被磨红了。看着这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女孩,我的怒火顿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愧疚和不安。


我校地处乡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要帮忙做家务。经过这件事,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布置作业的内容和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专门就作业的问题向一线教师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作业要切合学生实际。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开始在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探索。以下是我结合学生特点施行的一些方法。


一、我是“小巧手”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素质千差万别,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那个瘦弱的小女生的一句“我可以不画画吗”给了我灵感,既然孩子们不喜欢教师布置的作业,那么我们就不布置。但我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每周坚持创作一件艺术作品,班级进行展览一次,在作品展览后,举行艺术作品“拍卖会”。在“拍卖会”上,拍价最高的作品将会被学校永久收藏。孩子们都将作品被拍出最高价视为至高荣耀。


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作业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作业质量,丰富了作品种类。他们个个兴致勃勃,班级形成了浓烈的美术学习氛围。


二、我是“写生创作小能手”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写生是一种基本技能,是对艺术创作情感的有效表达方法,是提高艺术素养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和提高艺术创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平时的美术作业都有千篇一律的相似性,孩子们的思维创造性受限。为此,我将以往作业要求全部打散,让孩子们每天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素材和表现形式来创作。我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作品展,先是小组间展览交流,然后是班级展览,大家相互提意见,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很多,而且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也有不少亮点。


三、我是“艺术评论家”


学生艺术概念的形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艺术创作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都离不开巩固练习。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手段。


除了课堂基本技能训练、艺术创作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在定期举行的画展中,组织小记者对展览进行采访,然后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报道形式,对作者和作品进行艺术评论,让这些小小艺术家感受艺术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艺术评论的方式对孩子艺术素养的养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即是“掰玉米事件”之后,我探索推行的三项活动。施行之后,学生对美术作业的态度不再是应付差事,而是赋予了极大的热情,作业效率和质量均有很大的提高。


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作业,爱上美术,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像那日收获的金灿灿的玉米一样,拥有金灿灿的学习前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