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科学教学心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张坤 发布日期:2018-01-09 15:22:10

2017年秋季,一年级迎来了大家期盼已久的科学课,一年级学生字认识得不多,专注力、动手能力不强,要上好科学课是一个挑战。对一年级学生,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而应是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新教材的第一页有一幅插图,上面写道:珍妮·古道尔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对黑猩猩进行了38年的观察。这个故事告诉一年级的学生,科学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和付诸实践的事。在一年级科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种大蒜,培养实践能力


一年级第一课“种植一棵植物”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是一个长周期的观察活动。种什么?怎么种?怎么记?我们要告诉学生选取6周内能看见生长变化过程的植物,比如种植一棵大蒜。在种植过程中,每周观察大蒜的变化,并通过画图或者拍照的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会精心呵护自己的小植物,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植物是活的,体会植物生长变化的快乐,同时培养了科学兴趣。


二、贴树叶,培养创新精神


在“观察叶”一课中,拓展部分的叶画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我们会发现,学生们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学生用树叶诗配画,有的学生作品充满了故事情节。


我们要鼓励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比谁的作品更有趣,谁的作品更有创造性,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量桌子,培养合作意识


第二单元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探索环节中,要求学生用小立方体测量桌面的长度,如果只有一个小立方体,那么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很难独立完成的。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例如让一名学生用手拿着小立方体,另外一名学生用铅笔在下面画线,从而测量出桌面的长度。


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学习伙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锻炼机会。


四、比大小,培养表达能力


“在观察中比较”一课中,要求比较书中的四只恐龙,我们可以先比较两只,再与其他两只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比如有的学生从高到矮比,从长到短比,还有的学生按头的大小比,这些都属于指向测量,可以推广。有的学生说从可爱到凶来比较,这不属于指向测量,一般不建议这样比较。


语言赋予学生更多能力,自我表达是学生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对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表扬,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正确引导。


五、画植物,培养观察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使用活动记录手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填写。


在教学“观察一棵植物”时,教师要让学生画出植物。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使活动手册有详细的步骤,教师也要耐心指导学生:先画土,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这里的记录和美术画画不同,科学画图需要真实、客观。学生不用写出根茎叶,但应能指认出根茎叶。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植物。


良好的观察习惯,对提高观察质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重要意义。


当然,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课堂纪律的控制,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对学生最近发展区认识的不透彻,等等,但是相信经过不断摸索,不断钻研,不断争取,不断改进,一切困难都会解决。学生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期待,就是我们一年级科学老师前进的动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