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深切的关注,真切的尊重?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如何让课堂充满磁性?我在执教的语文课上曾试着做了一些探究,现结合《飞向月球》一文教学谈一些想法。
导入新课:自古到今许多名人雅士,吟诗作画,将一腔情怀寄于月亮,或喜或悲,或愉或忧,或戚或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飞向月球”(板书),实实在在地了解和感受一下这个曾勾起人们无限暇想的东西。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潜心会文。
环节设计理念: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有一片谜一样的开阔地,它提供给教学的是悬念,是碰撞,更是尝试创造的机遇。教和学的智慧在这里获得释放和张扬。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了解。
师:登上我们向往已久的月球,肯定有所见,更有所感,现在我们请几位起来说说读读。
生甲:月球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用高兴的语气读有关句段,朗读效果较好)
生乙:人们向往的月球原来是这个样子。(用惊讶的语气读的,该生对月球色彩变化的几个“有时……有时……有时……”读的语感到位,简评后,我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生丙:人心目中那美丽的月球,竟是这个样子。(有点失望的语气,他把文中的“没有……也没有……只能……”读得声情并茂,我率先为他鼓起了掌)
环节设计理念:一篇科学小品文,学生们竟能用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语调读出来,我觉得这是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品味的成果,都应该给予肯定。
进行到“月球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一段时,由于文中的内容是属于略写部分,当要结束本课教学时,我又设计了一个发展性习作小练习。
师: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懂得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如有趣的“失重”现象,广袤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物质成分,等等。月球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现在就让我们想象一下,将来月球上的居民会怎样学习、工作、生活和创造。(小练笔:我是月球的小居民)
环节设计理念:这个文题的设计弹性很大。可向人们介绍鲜为人知的月球知识,也可写如何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月球生活的难题;可模仿课文中宇航员介绍一下如何在月球上生活,还可大胆地想象一下发生在月球上的趣事……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依,有事可叙,有感可发。这个文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换言之,课程核心要从文本课程转向体验课程。上面这个发展性小练笔活动,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要把获得的知识与情感和技能结合起来,共同的课文内容,对具有不同知识和心理积淀的个体来说,就生成了各个相异的个性化课程形态。上述小练笔的设计,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叙述的方法各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天马行空,任其驰骋,因此内容相当丰富。
总之,正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凸现的课程改革多元创新的倾向那样,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课程设计付诸实施,教学双方全身心地高度投入而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沟通,及由此产生的和谐与满足时,可以说达到了现代课程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教者摆脱了既定的课程计划和目标的执行者角色,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潜智潜能的多向发散,学生以生命体验的融入而激活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并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师生自由地翱翔在自由、创造、开放的广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