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以《螳螂捕蝉》为例谈叙事性文本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 陆梅 发布日期:2018-01-09 14:59:34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途中的美好风光。我谨以《螳螂捕蝉》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文本内容概述


课文采用对话形式,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十分危险的。


小故事蕴含着大智慧。文章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对于许多重点段落,教师可以开展精读教学,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体脉络,引导其对文章进行概括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事件的重要过程和结果。


二、文本人物分析


1.吴王
吴王有着专横、霸气的一面,面对大臣们的直言劝谏,他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谁!”但他听了少年的故事后,又表现得极为明智,恍然大悟地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吴王前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可以从文本生动简洁的语言中,体会吴王的人物性格,从而感知其形象。


2.少年
小学阶段的文本中往往是用极其精彩、细腻的文笔将人物的形象和盘托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将目光聚焦于对人物描写的细节上,引领学生领略其间的奥妙。文中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别是少年的语言描写极为生动)少年为了引起吴王的注意,在王宫花园里“一连转了三个早晨”“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也毫不介意”……少年的智慧、胆识、耐心无不令读者动容,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的语言智慧。


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形象是文章的灵魂。正是有了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才使文章中的一个个人物个性化、典型化。在叙事性文本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三、文本意义影响


文章内涵深远,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一方面,采用与小古文对读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古代汉语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升入初中后,就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先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了解,提高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当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文字背后的想法,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文中总结出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来解释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从而让学生把书读厚,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当然,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当作教学手段,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关的朗读要求,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细读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熟读时要反复诵读,积累词、句、段;精读时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语气、语调,从而加深感知、领悟。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把自己从文章中理解和感知到的东西通过“读”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是叙事性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不仅可以学习多种做人道理,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与道德操守。我们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细致解读文本,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字,挖掘内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