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教河南·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1期 总第5534期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1期  下一期
借助生活情境培养小学生数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河南省安阳市三官庙小学 王红霞 发布日期:2017-12-26 10:18:3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十大核心理念,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什么是数感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狭义地讲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广义地讲是指学生对数值的一种直觉,对数的近似值的一种估计;是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公理等数学概念的直接反应。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数感”不是通过简单的传授就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情境中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数概念。例如:在教学长度、质量单位时,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量一量,让学生充分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质量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具体、形象、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相关数学概念,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


再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举例:1支笔、1只小狗、1棵树、1根小棒、1捆小棒、1个国家……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继而渗透“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又比如:认识“0”时,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会高涨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中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号码中有0”“我的直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将现实生活中的“0”与数量联系起来思考,学生既体会到了数的含义,又初步建立了数感。


培养学生数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生活情境,借助“生活”这个大舞台,润物无声地把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