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9期 总第5518期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9期  下一期
农村小学篮球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冯进东 发布日期:2017-11-28 16:25:58

体育与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学校篮球队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小学的篮球队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现状分析


学生起点较低。农村小学篮球队训练属于启蒙阶段,学生进队时,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动作技术。且农村小学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课堂教学,教学进度慢,动作难度系数低,训练不成体系,队员基本功不扎实,对抗能力和技战术执行能力欠缺,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教练员思想难以贯彻。教练员大都是科班出生,专业对口,但容易脱离学生。加之训练时间短,他们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试图走捷径。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学生不能贯彻落实在学校学习的技战术,导致比赛难以取得理想成绩。


学练矛盾十分突出。少数教师以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为由,不肯让学生参加篮球队训练,怕影响学生成绩。学生迫于压力,只能放弃训练,致使学校篮球队无法形成有效训练,影响整体实力。


家长认可程度不足。笔者工作十多年来,经常会遇到家长反对学生参加训练。更有部分易激动的家长来到训练课上,踢飞学生手中的篮球,骂学生不务正业。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每年9月初,我校会召开艺体组兴趣小组工作会议,每年10月开始篮球项目预赛,11月决赛,速战速决,并没有形成学校的传统项目。这与篮球这个项目的特征和体育没有速成的精神相背。


二、建设对策


要想提高比赛成绩,就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包括:教练和队员之间的情感培养,训练难度的循序渐进,训练过程中的因材施教,训练器材的因地制宜,等等。系统、科学的训练既要有训练的保障机制,又要有训练的执行机制,多方结合,才能下好这盘棋。


学校要从制度上做好保障。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体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如评选“三好生”时,参照体育成绩,体育不合格者一票否决。这样才能体现出全面发展,更好地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


现在强调“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学校要在人员安排上一步到位,要有服务意识和奖励政策。如学生因为训练早到校,学校后勤保障为队员们提供早餐,便非常人性化。又如以学校的名义出台特长生的评比细则,把体育特长列于其中,完善特长生考评细则。


家校沟通要变成常态。培养好孩子,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农村小学的很多家长不赞成孩子参加校队训练,认为会影响学习。在他们看来,打球是不务正业。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如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解智育与体育互补的作用,让家长体会到校队训练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练员不忘自身充电。活到老学到老,教练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听听优秀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看看人家的运动队训练,学会将新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训练中,并在空余时间上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笔者曾参加省一级篮球指导员培训,老师讲授的一些指导性理论和实践知识让笔者受益匪浅。经过消化与反思,笔者将其科学地运用到球队训练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让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学生参加篮球队是凭着兴趣,但一段时间以后,大规模的枯燥训练会渐渐消磨掉学生的兴趣。学校可以择机表扬比赛中表现好的队员,如利用全校性的升旗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向全校宣布比赛成绩,并给队员颁奖,激发队员的集体荣誉感。成功的激励,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的比赛储备新的能量。


总之,农村小学篮球队的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练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学生兴趣的激发,等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