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师生均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有效的发展以及愉悦的体验,才能将之称为成功的教育教学。而只有充满魅力的课堂,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愿学乐学。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对其发展的引导、启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从教经验,谈一谈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魅力课堂的几点策略。
一、精准把握生成,构建动态课堂
生成性教学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它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种模式主要有三个特征:时效性、创造性和开放性。因此,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捕捉、评估以及修正。此外,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意外的“旁支”,在训练学生情感以及强化其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把“旁支”中有价值的因素充分地开发利用。
首先,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的“即席创造”。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安排,将高质量的教学计划科学地运用到数学课堂中,进而让整个预设更有弹性以及开放性,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及空间。
其次,掌控好预设,生成、发掘高质量的资源。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组织学生实施自主探索以及合作研究。高质量的生成性资源产生了,教师要迅速掌握好时机,顺势而导,突破常规学案的限制,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
二、巧妙运用教材,使学生学有所成
数学教学的实施是通过紧扣教学预设的目标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教材转化成一个媒介,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积极把握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综合考虑课改教学理念以及课文教材的特征,都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实施有效教学。
首先,明确定位教学内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先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的地位、作用等,并以此为依据来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教学的系统性呈现出来,达成教学预期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很好地展现了出来,教师只有将教材分析透彻,整合、归纳、提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三、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能进一步推动课程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教材内容展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和具有吸引力,但在一些独特的数学知识上,选择“粉笔+黑板”来进行教学,其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令人满意。
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全盘使用信息技术来实施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对应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在选择多媒体素材时,要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再结合学生实际等方面因素,利用好多媒体资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四、做智慧教师,减小师生距离
教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心情的好坏对教学的质量是十分关键的。若是课堂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教师要懂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有声的语言,还要注意自身的肢体语言,比如手势、眼神等。这些因素均能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能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要懂得使用恰当的教学艺术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若是想要构建一个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利用好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实现由知识课堂到魅力课堂的转变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