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幻画可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利用电脑表现出来。通过电子科幻画,学生可以在创新的科学海洋中无限徜徉,充分发挥艺术潜能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在电子科幻画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认识误区
很多学生认为科幻是远离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电子科幻画的组织培训中,有很多孩子从太空外星人、海底世界、机器人等方面着手,但却忽视了生活中的突破口。有些学生认为科幻画就是神话;有些学生出现价值观错误,比如他们讨厌写繁重的作业,于是有的学生就画出一幅自动写作业的机器人;还有些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画了在空中自由飞行的人类,在陆地上开着车的小鱼等。
2.考虑不周
有的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开始动笔,进行不下去就直接擦掉或重新绘画,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让学生的思维如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告诉他们,绘画就像盖高楼大厦,而你就像工程师,我们不能因为思考不周,就把已经开工的建筑物拆掉,重新盖。
经过慢慢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了草率的绘画习惯,有的学生还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卡片上,把绘画的主题、思路、构图等元素所占的比例描述得非常清楚。
3.学生的知识面窄,无从下笔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阅读量少,因此很多学生对科幻画感到无从下手。
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主题:环境污染。很多学生看到后,头脑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画起来异常吃力。很多学生画上汽车排尾气、工厂排废气或者垃圾飞满天,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现实的空间中,缺乏创新和想象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打破常规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见识
很多学生视野封闭,科幻空间狭窄,他们心中的科幻画就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世界,觉得脱离生活的科学幻想才是真实的科幻。
笔者顺势给他们讲了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试图通过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笔者还带学生进图书馆翻阅书籍,同时经常为他们讲一些科幻故事、时事趣闻和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其创新意识。
2.采用“欣赏感知—激发灵感—师生引导—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修改成形”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毫无目的地乱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首先把历届优秀的电子作品展示给学生,并对作品的内涵及对人类的意义加以点评和讲解。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确定最佳的展现方案。最后,根据方案呈现作品。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漫无目的地胡乱写画状态,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提高了绘画的质量和效率。
3.结合实际生活,从身边的小事激发灵感
在昌平区科协委员会举办的电子科幻画比赛中,一位学生患有脑瘫,平常走路不稳,上课下课都必须有人搀扶,这位同学画了一个自动楼梯机。从实际需求出发,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良好美德。
4.创建丰富多彩的电子绘画小组
为了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美术素养,我们创建了电子绘画小组,有绘画特长或信息技术素养高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
课堂中,我们教学生电脑操作、绘画技巧、构图方案等知识,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另外,在计算机教室的长廊中,我们设置了科幻画长廊,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每月更换一次,激发学生的绘画动力与热情。
5.加强学科交流,渗透多元内涵
学校的科学教师、美术教师、计算机教师以及语文教师经常沟通交流。在绘画小组中,各个学科的教师轮流上课,从不同的视角、方式讲解电子绘画的艺术内涵,从技巧到审美,从畅想到实践,每一步都要做到全面完整的融合与发展。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创新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甚至每件作品中,将创新性教育理念发扬光大,让创新精神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