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班级总有那么些孩子:有的沉迷网络,有的偷拿他人的东西,有的故意违反校规校纪,有的不喜欢做作业……总之,这些孩子的共同特征就是不喜欢学习,甚至极其厌恶学习。故将这些让老师极其头疼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
一、问题学生的几种类型
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处理“问题学生”的经验。
我将遇到过的各种问题学生大致分为四类:1.自由散漫型。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2.品行不端型。这类学生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横行霸道,在校园内常常惹是生非,不服管教,甚至顶撞老师。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极难转化。3.学习困难型。这类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极小,通常是由先天性智力因素所造成的,转化极其困难。4.区域教育不均衡型。这类学生是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多的一种类型。他们通常是外来务工子女,因为地区教育的差异,给他们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这类学生如果好好引导,找对方法,转化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二、如何对待及转化问题学生
对症下药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同样,在教育中对待问题学生也要对症下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多种治疗方法,既要合情合理,又要注重科学高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待问题学生收效甚佳。
用真诚和信任,筑起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石 在学校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无条件地为学生付出,希望学生能学有所成。但是,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都会被学生接受。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同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对他们的真诚感受度不同。当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足够真诚与信任时,教育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因此,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的真诚与信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决定着老师的教育质量。
用耐心和理解播下希望的种子 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对师生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耐心;二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要想师生关系融洽和谐,首先需要教师富有足够的耐心,其次是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俗话说:“耐心浇灌出鲜艳的花朵,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老师对学生的耐心一旦被学生接受了,将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经有个学生,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邋里邋遢,双目无神。开学没几天,我发现他有时会在课堂上睡着,或者神游天外。我通过多方了解发现,他从小就喜欢玩游戏,是个名副其实的游戏玩家。玩游戏导致学业荒废的现象已经是社会问题,早就有人称电脑游戏为“电子海洛因”。为了帮他戒掉游戏,我决定每天去他家里,辅导他做作业,跟他聊聊天。一开始,他是拒绝的,对我的到来是抵触的,渐渐地,他也无可奈何了。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也意识到我是真的关心他,于是慢慢地开始学习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发现他不时会玩一玩游戏,但是我没有训斥他,而是对他的这种行为表示出充分的理解,并且鼓励他克服困难,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终于有一天,他主动对我说:“老师,谢谢你理解我,没有放弃我,我保证好好学习,改正错误。”从那以后,他真的像换了个人似的,埋下头来一门心思地学习了。
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放弃一个学生,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好我的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观察,去帮助,去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有优点的。只要抓住教育的突破口,用真诚与信任筑起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石,用耐心与理解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心等待,终会等到他们破茧成蝶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