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8期 总第5510期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8期  下一期
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熟市莫城安定小学 叶建新 发布日期:2017-11-14 08:39:38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但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情况来看,学生中能主动提问的人数较少,而一些教师似乎并不在意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也没有留给学生提问的时机。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策略。


一、呵护好奇心,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把微笑、友善、幽默带进教室,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


二、教给方法,掌握提问要领


学生有了提问的愿望,但不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不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提问的途径和方法。


1.从课题着手提出问题
数学课题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包含的内容很广,基于此提出问题相对比较容易。经常做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也能使其较快了解一堂课的大致内容。例如“圆的周长”一课中,学生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去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圆的周长有没有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有的正是一堂课所需解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习就有方向,效果会更好。


2.在探究新知时捕捉问题
新知的学习往往伴随着疑问,有时为了让问题凸显,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三组小棒,让学生围三角形,A:3cm、4cm、5cm;B:4cm、5cm、10cm;C:4cm、4cm、6cm。


很快学生发现,B组的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于是就有小组提出:为什么有的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经过反复探究,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又有学生提问:把3个算式都写出来有点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看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3.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比较是发现问题的好方法,可以比较新旧知识,也可以比较解题方法。例如,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后,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有学生提出:这两个性质有点相似,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为什么都要说“0除外”?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明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架构。通过辨析,分清了两者的差别,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


4.在总结归纳时寻找问题
一堂课临近尾声,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开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迈出课堂。例如“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在掌握了一面、两面、三面涂色的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后,有学生提问:有没有四面、五面、六面涂色的正方体?有没有六个面都不涂色的正方体?这些问题有利于深层次的探索。所以在总结归纳时,教师不妨问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中也许会有精彩、深刻的问题。


三、正面评价,增强提问信心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作出反馈,坚持正面鼓励原则。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毫无价值,教师也不要把它忽略过去。在学生存在些许挫败感时,更需要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期许的眼神,那样会激励学生果断地迈向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提问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就能提出富有启发性、新颖独特的问题。当学生的提问“随心所欲”时,他们的“学”和教师的“教”便成了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