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8期 总第5510期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8期  下一期
巧搭支架提升高年级语篇阅读效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扬州市广陵区滨江小学 徐玲 发布日期:2017-11-14 08:35:03

支架,原意为起支撑作用的构架。而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则可以喻为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语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文本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而在语篇教学的各个阶段适时帮助学生搭建支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读前巧搭支架,走近阅读


读前属于知识的输入阶段,是语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语篇内容,搜寻相关教学资源,巧搭形式多样的支架,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打好基础。


1.游戏作支架,激发阅读兴趣
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故事板块中,教师设计了Brain storm游戏,学生说自己所知道的与家务有关的词组。在学生脑中初步再现词组后,教师给出课文插图并用Wh-问题引入课文学习。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后续语篇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问题作支架,预测语篇内容
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故事板块中,教师呈现文章标题和插图后,结合阅读内容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猜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读中巧搭支架,走进阅读


读中,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语篇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篇的动力。“总”即语篇的引言部分,“分”即分层学习语篇内容,最后的“总”即通过朗读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巩固语篇内容,提升朗读能力。


1.插图、标题作支架,预测语篇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标题,让学生学习语篇背景,预测语篇内容,提高其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3 Asking the way的故事板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对话:
T:(出示插图)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S1:(指图中人物) Who is she?
S2:What is she doing?
S3:Where is she going?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who, what, where, when等关键词。之后,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寻找答案并反馈。对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教师在反馈后擦掉板书中的关键词。


2.任务驱动作支架,细读语篇内容
学生在细读语篇时,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分层学习语篇。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故事板块时,教师采用了如下分层教学步骤:
Task1:watch and choose.
Task2:Read, match and say.(完成第50页的连线并说一说)
Task3:read carefully and write.(细读课文,完成第50页的表格)


三、读后巧搭支架,走向语用


读后阶段是语篇教学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支架,引导学生不断运用语言知识,以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其综合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板书框架作支架,复述语篇内容
复述语篇是以文本中原有的语言材料为依托,通过学生不断地归纳、加工、整理,把文本主要内容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故事板块中的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式的板书复述课文,这既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成功表达语言的过程。


2.思想情感作支架,挖掘语篇内涵
教师应在阅读教学后挖掘文本内涵,力求寓情感教育于知识目标中,实现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中,无论支架搭设在课堂环节哪处,它都应是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契机。只要教师立足教学实际,以生为本,为学生适时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活学活用语篇,使其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