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北京·深度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6期 总第5494期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6期  下一期
“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 高玉荣 董磊 发布日期:2017-10-17 11:04:03

“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的使用,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简洁、方便、实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设计“按点”用心,教学过程安心
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使学生压抑、害怕、恼怒、反感,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规律,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步入”阅读天地,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突出重点,从题目入手
一年级《比尾巴》是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儿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从题目入手,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教学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也是充满童趣的语言,简明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情趣。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小动物之间并不是比赛谁的尾巴漂亮,而是在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尾巴各有各的用处。
2.全体参与,即时反馈
一年级语文教学是以字、词、句为主。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选择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中选组和选人这两项技术。这两项技术的特点是随机性强,可以扩大发言面,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尤其是选人这项技术,给不敢举手或不愿举手的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让每个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实现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按点”
语文学科就是培养有个性思维的、独立的人。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按点”的设置,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程度的感悟。能力强的学生都感悟到了,稍弱的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也能把握住,同时他们增强了自信。“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实现了课堂上的层次教学。


三、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布鲁纳的教育真谛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在学生观察字形方面尤其有帮助。常言道: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通过步步观察、细细思考,学生头脑中就会重现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写起字来也就有格可依,有架可搭,不会随意涂写了,教师进行书写指导也就更加方便。


四、合理设计,让课堂更高效
低年级所使用的资源素材多是Flash或是图片配上少量的文字形式,其特点是图文并茂、动画性强、色彩鲜艳,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与此同时,过多的动画,使得学习能力较弱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只注意他们感兴趣的动画情节,而忽略了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充分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可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如在学习《称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根据内容用Flash演示称象过程,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了问题:“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讨论过后,学生重新思考更合适的做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说出了理由。大家经过讨论,知道了沙子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撒落,不够精准;木头又过轻,要搬运过多;只有人是最合适的选项,这样把每个人的重量相加就可以了。


把“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改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模式,可以构建更高效的课堂反馈新模式,从而能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界定学生在建构教学目标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为教师及时调控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按按按”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