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3期 总第5473期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3期  下一期
巧用数学习题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如东县曹埠镇教育办公室 作者:吴云飞 发布日期:2017-09-08 11:09:43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和优化数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潜能;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学习题对学生加强训练,优化其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既长才能又长智慧的目的。如何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妙对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它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解题方法等进行辨析,比较它们的异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1)某工地有一堆黄沙,重吨,如果每次运走吨,几次可以运完?
(2)某工地有一堆黄沙,重吨,如果每次运走,问几次可以运完?
粗看这两题,部分学生认为条件相同,问题也相同,所以结果也是一样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仔细观察,反复比较。
第(1)小题中,每次运走吨,是一个数量,要求几次可以运完,也就是要求里面有几个,所以用除法,算式是:÷=9(次)。
第(2)小题是每次运走,这是一个分率。这里要把这堆黄沙看作单位“1”,求几次可以运完,就是求单位“1”里有几个,所以要用1÷=4(次)。
再比较这两题,我们不难发现,虽然问题和大部分条件一致,但稍有差别,解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练习,学生明确了分数应用题里的“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清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不仅提高了数学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数学素养。这样的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变换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它强调的是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运用多种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首先,思维起点灵活,也就是说可以从不同角度、方向,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次,思维过程也是灵活多样的,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的分析”。再次,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还要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学生思路得到发散,知识面得到延伸。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无处不在,创新无论大小。但实际中,不少学生不敢创造,“怕”字当头,怕违背老师的旨意,从而扼杀了自己的创造才能。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愿望,使学生积极、勇敢地创造。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书、补充习题以及课课练中的一些习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