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2期 总第5438期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2期  下一期
巧用课堂表演演绎文本精彩
来源: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作者:朱晓霞 发布日期:2017-06-27 09:49:09

    课堂表演是指用动作、语言和表情等形式,把课文的内容和情节生动地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活泼,实用性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课堂表演,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把握。
一、突显个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课堂表演比较注重个体的创造性发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堂表演过程中,不要给学生设计固定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时,笔者问学生:“哪些小朋友愿意做小鱼?哪些小朋友愿意做北风?请把小鱼和北风的对话来表演一下。”“大家说说当北风看到草地、梧桐树、鸟儿都怕它时,心里会怎么想呢?”“这时候的小鱼应该怎样对得意的北风说话?”学生都对北风和小鱼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再朗读课文时,自然就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其中了。
二、丰富形式,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
在表演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表演形式。
1.单项表演
有的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表演时只需要对课文中某个词语的意思通过动作、表情来诠释。如在教学《冰花》时,对“小童惊奇地喊着”中的“惊奇”一词,低年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形态各异的冰花,让学生欣赏,再通过语言进行启发渲染:“你觉得美吗?把你的感觉表现出来吧。”然后,笔者选几位小朋友到讲台前扮演小童,让大家跟他们一起表演。这样,学生的情感朗读体现得淋漓尽致。
2.师生互演
有的课文内容比较丰富,可以编排几个不同的角色,教师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参与进来。如教学《小河与青草》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进行课堂表演,学生和教师互换小河和青草的角色。这种综合表演,十分有利于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3.群体表演
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出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的表演环节。如《升国旗》一文,在教学“我们立正,向您敬礼”这一句时,笔者让学生边朗诵边配上自己的动作。学生在做立正和敬礼的动作时,顿时感到课堂气氛很庄重。这种群体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把握原则,让学生演有所获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到课堂表演上,笔者认为还应该摆好三对关系。 
1.演和读的关系
课堂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读。通过以演激趣、以演促读、以演助读,达到培养语感的最佳效果。演前读,使学生对课文的情节有初步的了解;演中读,使表演有切实的依据,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演后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迁移、强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演和说的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交流的机会,互相说说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争论,对表演者的评价,使表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如在教学《家》时,笔者让学生表演小鸟和鱼儿在家里的“飞”和“游”之后,再说说“你在家里干什么?感觉好吗?”学生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展开丰富的联想,说着,笑着,体验着,梦想着,也成长着。
3.演和想的关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书本到“舞台”,其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点”,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填充。
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表演,做到张弛有度,使其能切实有效地为阅读教学服务,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迈出精彩的一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