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2期 总第5438期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2期  下一期
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共学”
来源:海门市海洪小学 作者:朱忠石黄玉华 发布日期:2017-06-27 09:45:58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以此延伸出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方式。让语文课“流动”起来,使学生在“互动共学”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善用兴趣、疑问,提升共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共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生动再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展现自己,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发展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在学生学会预习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小老师教生字”环节,请学生来领读生字,使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表达力浓厚的互动氛围下生成。
疑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如笔者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时,课文中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式问题,笔者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影子。学生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笔者适时提问:“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里?”“我们在树荫下,影子去哪儿了?”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的互动交流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互动讨论,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二、固定共学团队,促进有效互动
学生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特质,将其合理组队。分配任务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努力做到人人开口,合作共学,精益求精,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读完课文,班里一名不大爱说话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树叶都是绿的,为什么枫叶是红的呢?课文印错了吧?”听到他的发问,笔者首先表扬了他,然后分配共学任务,再委派代表,结合课文和课外知识进行整合后回答。“互动共学”的结果是十分喜人的,有的学生通过积累的词语证明:枫林尽染、枫林如火;有的学生读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的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枫叶是红色的”这一事实;也有人直接用学校的红枫进行佐证;更有厉害的学生给大家认真讲解枫叶的变化过程。看到他们各抒己见的专注神态,笔者不禁感到欣慰。好的共学团队,互动显得更加鲜活。
三、创造情境,实现互动教学
学习《推敲》时,在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后,笔者先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当学生还在回味故事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演贾岛,有的学生演韩愈,还有的学生表演“门”。学生之间的互动表演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创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诠释课文内容,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碰到的问题不胜枚举,养成共学的习惯,时时进行互动提升,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育家陶行知说:“课堂是知识的圣地,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教师要增进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互动、师生共学、生生互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共学氛围。
让我们用饱满的情绪、科学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让互动式语文课堂搭建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