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0期 总第5423期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0期  下一期
让信息化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 作者:唐嘉 发布日期:2017-05-23 14:59:46

    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将信息化教学正常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导入激发兴趣
每一堂语文课都有不同的开始。而语文教师新颖的导入,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很快进入上课的最佳状态。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灵活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从课间活动中回到课堂上来。
比如,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南极的主人》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视频,让学生从南极的冰天雪地中感受到南极的寒冷,从而生疑:这么寒冷的地方怎么生存,主人又是谁?这样,学生就会对探究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走进母语》最后一个板块《童谣谜语》时,由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对童谣还不太了解,我在开始上课时,播放学生熟悉的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告诉学生这儿歌就是童谣。然后针对《走进母语》中的几则谜语童谣进行教学,在识童谣、赏童谣、编童谣、唱童谣中,让学生感受童谣的幽默风趣。
二、讲解轻松自如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语文教师应在教好每一篇课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在对课文精心解读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
如在教《走进母语》中的《画》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首谜语诗,而一年级学生对这诗句的意思并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可用课件出示一幅画,让学生站在远处看这幅画,山有色彩。再让学生走到画跟前听一听,水在流而听不到声音。最后让学生知道,春天虽过去了,而花还在那儿,没有凋谢;人来了,鸟儿却不知害怕。这样借助课件,学生很快明白这首诗的谜底就是画。 
三、结尾画龙点睛
一堂好的语文课,结束方法有多种,而教师在结尾处正确利用好视频,可以让学生意犹未尽,也可以画龙点睛。
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讲的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赞美了阿炳热爱家乡,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我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读第五自然段,感悟:泉声,琴声,心声,声声入耳;你心,我心,他心,心心相印。即使课结束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始终萦绕在学生心头,挥之不去。
再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会走路的树》,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初步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我在执教这一课的结尾时,出示一个拓展问题:驯鹿让小鸟停在她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这一问,激发学生想象,不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也让他们在说话训练中培养了想象力,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一个课件的制作,一个视频的播放,一段音乐的剪辑,无不包含着语文教师的匠心独运。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去朗读,快乐地去说话,快乐地去表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到语文带来的快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