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0期 总第5423期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0期  下一期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作者:聂良红 发布日期:2017-05-23 14:30:28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培养各项能力的基础,语文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个人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设计时就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求异思维
“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概念,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学习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教师设置探究性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信,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们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收到信之后的可能。这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激起学生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质疑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千奇百怪的质疑,让课堂无限延伸,让思维无限拓展。教师可在充分表扬大家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去查阅资料,找出科学的答案。通过巧妙的质疑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质疑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跳出教材的框架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深化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试着问学生: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喝到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方法有的笨拙有的智慧,但相同的是,其中都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落实了创新教育。
四、巧妙设置辩论环节,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辨析讨论,也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让学生讨论:你喜欢文中的母亲还是父亲,为什么?这时,学生分成了两个阵营。教师此时可因势利导,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
辩论过程激烈而精彩,通过辩论,学生慢慢体会到了: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都深深地爱着巴迪,孩子的成长不光需要“精彩极了”的鼓励,也需要“糟糕透了”的警告和提醒。学生的思维更丰富,看待问题更全面,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发展,从而也激发了他们以后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热情。
五、开展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内容,指明方向。
如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教师在阅读教材《字谜七则》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掘“字谜”这一学生高度感兴趣的学习点,巧妙设计综合性学习,通过猜字谜、编字谜,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给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的实践机会。
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策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中摸索出更多的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为国家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