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9期 总第5415期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9期  下一期
浅析班集体的网络社交平台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公馆第一中学 作者:张志琼 发布日期:2017-05-11 10:13:08

    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中学生已经成为社交平台频繁的使用群体之一。
现在,许多班级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这俨然是一个班集体的再现。作为教师,该怎样看待这些班集体的社交平台呢?该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交平台呢?
一、弄清状况
  网络社交平台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学生将现实中的好友关系扩展到线上,并与好友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的聊天内容一般是与班集体有关的事,比如:给班级活动出谋划策;对教师、同学某些行为或言论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上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负面情绪宣泄;等等。教师要密切留意班级群的动态,及时了解班级的动向。
二、摆正态度
  教师不要把网络社交平台当作洪水猛兽,觉得这是学生学习的拦路石。许多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很拘谨,甚至有些惧怕,但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则大不一样。所有人隐藏在网络背后,说话时的表情、语气也是别人感觉不到的,所以在网上反而能更大胆、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为教师,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不能摆架子,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不妨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对于学生讨论的非原则性问题,只需要静静地看着,不参与,不阻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三、厘清问题
  当然,教师在管理和使用班集体社交平台时,也得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特别热衷于在QQ群、微信群里聊天,不管大小事务都在群里讨论,也时时刻刻留意着群里的动态,一时不上都闷得慌。这种状态就不正常了,是严重的社交平台依赖症的表现。教师必须对这些学生加以强制性的干预。
其次,给予正确的指引。教师要留意群里的聊天内容。因为有些学生会转发垃圾信息,甚至是谣言。在原则性问题、大是大非问题上,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巧妙运用
答疑解惑 对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深讲细讲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群里大胆发问,让学生互相帮助着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
收集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班集体网络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疏导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在学习生活与心理方面都需要指引和疏导。QQ和微信都可转发图文,许多微信公众号也有不少短小精悍的故事,哲理性和说教性较强。图文并茂的心灵鸡汤,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感情困扰。教师可有选择地转发有故事有主题的小品文到班级群中,让学生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困扰,更加积极乐观。让他们了解,在青春萌动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亲情、友情、爱情,拿捏与异性交往的分寸。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中感悟内涵深远的道理。
增强凝聚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QQ和微信的图片及视频功能,上传学习、活动资料,让学生们有更强的参与感。教师也可在发言过程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表情符号,让对话更轻松和自然,让学生觉得教师虽然上课严肃,但课下像朋友一样。
在“微时代”,希望教师能通过构建健康的班集体社交平台,找到更合适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