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9期 总第5415期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9期  下一期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来源: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 作者:冯兰兰 发布日期:2017-05-11 10:09:20

    九年制义务教育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现实中却被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这样的划分固然有它的好处,却也造成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割裂,让自然递升的过程产生隔膜。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对学生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引导,更新观念,夯实小学到初中的心理基础
在小学语文学业即将结束、初中语文学业快要到来时,学生有两种情感倾向。一是“过于畏惧式”:由于父母、学长、教师的过分说教,学生产生了对初中学习的恐惧,唯恐自己无法应对多学科快节奏的初中学习。二是“无所畏惧式”:学生认为从小学到初中是顺其自然的过程,全然不把初中学习的困难放在心上,缺乏小学与初中过渡与衔接的思想准备。这两种学习心理,均不利于学生进入初中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迅速找准学习位置。六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谈心交流来鼓励、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要主动适应即将打开的语文新天地。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与可以通过补习快速见效的数理化不同。教师要帮学生分析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让他们既怀着合适的心理期待,又做好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
二、培养习惯,教授方法,探寻小学升初中的最佳途径
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会出现令人担忧的学习倒退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其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适应。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是在外界力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到了初中,学习习惯是在自我管理下,检验和巩固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小学六年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勤做笔记等。在课程相对较多、知识较繁杂的初中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
除了对学习习惯作针对性培养,学习方法的引领也至关重要。语文三步法,即:课前认读、课中听记、课后思悟。课前,学生查询资料,认读生字词,初步理解其含义。课中听记是三步法的重要环节,听记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关键。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听,在教师的讲解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记笔记时则要注意:抓关键词,语文课容量大,学生不能面面俱到,应提纲挈领;记总结性语言,教师语速明显放慢、反复、重点强调的知识值得一记;记“理趣”或“情趣”浓厚的语言,理趣指揭示某个道理,阐述某种观点,情趣则指幽默生动的语言,锦词佳句;注意记录速度,记录时不必一笔一画,过于追求美观,要保证一定的速度,采用行楷为宜。课后思悟则是对本课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同步练习。
三、定向训练,补救细节,填补小学与初中的知识断层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拼音识读、修辞运用、习作练习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几点,教师可从细节入手,进行专项训练。
小学一、二年级对拼音学习抓得比较紧,三至六年级就没那么重视。这导致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对拼音的掌握不是很准确,难以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边音与鼻音。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多注意这些问题,避免出现知识断层。
习作课应该更注重训练的序列化,做到整体性、目标性、顺序性兼顾,明确每一次训练的目标,突出重点。另外,立意要新颖,学生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构思,切勿人云亦云。写作是语文学习的综合体现。“功夫在诗外”,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学生要多读、多思、多写。
打好坚实的心理基础,寻求学习的最佳途径,填补存在的知识断层,实现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衔接,是顺利完成小学生到初中生角色转换的前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