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7期 总第5400期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7期  下一期
用爱融化孩子心中的那根刺
来源: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 作者:王瀛 发布日期:2017-04-12 09:28:35

【案例】
小杰是我们班“四大天王”之一,三天两头打架、搞破坏,没少被我批评。这天,一帆的妈妈又到学校来找我:“我们一帆回家经常说小杰欺负他,好几次打架身上还有伤。”
“要不你去找他谈谈,吓唬吓唬他?”我想着能不能借家长的力量来给孩子施压。“没用的,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就这么警告过他了……”我听了一愣,为自己简单粗暴的想法感到后悔。我又静下心来,回忆起那次小杰因为打游戏连续几天没有完成作业,我喊他爸爸到学校来的情景:这个个头不高却很强壮的父亲,一进办公室就给儿子“啪啪”两个耳光,在孩子只是哭却不回答他的问题的时候,这位父亲更火了,一边骂一边拳打脚踢。
想到这些,我忽然灵光一闪。我一边向一帆妈妈道歉,一边跟她商量:“要不这样,你一会儿态度友好地劝劝他,请求他和一帆做朋友。”家长想了想,答应了。她摸了摸小杰的头,温柔地说:“听说为了打架的事情,你没少挨父母的批评,一帆也是这样,经常被阿姨打,阿姨真心希望你们能友好相处,不要再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好吗?”我观察着小杰,也许这是他第一次做错了事情,大人没有责怪,而是客气地跟他交流,他一直低着头,眼睛红红的,不停地点头。“男子汉,说到要做到哦。”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回教室。
我想,这次的谈话对孩子的触动肯定不小,于是趁热打铁,在接下来的班队课和各种活动以及生活中强化“友善”的行为教育,并努力营造充满关爱的班集体氛围。在冬季跳长绳比赛中,我要求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少一些责怪,多一些指导,把“没关系!加油!”这些鼓励的语句教给他们。结果孩子们真的合作默契,不仅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跳长绳,还获得了年级第一。六一儿童节,我带着孩子们参加教育电视台“践行友善”的情景剧演出,大家在一遍一遍的排练中,强化和践行着“友善”的教育。每逢过节,我还会营造一些小小的温馨,比如带着他们做手工皂,送他们一些书,跟孩子们交流我的旅行,等等。慢慢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孩子们在改变,变得越来越懂事,师生间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
【教育行为反思】
1.以积极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培养真善美的人格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当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友爱的人时,作为成人,首先该反思,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到了怎样的榜样作用。小杰的暴力,是否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呢?“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并真诚地对待孩子,感染孩子。
2.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影响,平等的对话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人格平等、富于爱心的交流对话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因此,一帆妈妈与小杰两次不同态度的对话,给孩子心灵的冲击是截然相反的。一味地指责和恐吓,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消极、叛逆;而平等友善的交流,才能感化孩子,用爱融化掉孩子心中的那根刺。
3.教育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是潜移默化的爱的陶冶
我们在教育中使用最多的便是灌输式的教育,用命令的口吻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然而,哈耶克说:“教育的灌输和道德的控制是一致的。教育的灌输强制性地要求接受,并且通过种种的手段强制学生遵守灌输的道德。这种强制更是一种恶,因为专断地操纵着个体的道德选择,使个体按照他者的目的和意志生活。强制性的道德灌输和道德控制意味着个体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心智被迫成为他者的工具。”学生行为的改善不能光靠老师嘴上的告诫,学生的智慧要靠老师的智慧去培养,学生的善良心地只能靠老师以本人的善良品德去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应该融入平时点滴的生活实践中。老师应用爱与智慧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我想,不管是积极的心态还是真诚平等的对话,以及潜移默化的陶冶,都建立在对孩子无尽的爱上,只有爱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去思考、去改进教育的方法,也只有爱才能触及孩子心灵的那片柔软,融化他们心中的那根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