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6期 总第5394期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6期  下一期
思维导图写作教学:令人脑洞大开的语言盛宴
来源:连云港市少年宫 作者:金培付 发布日期:2017-04-01 14:37:31

    经过一年多创想、借鉴、融合、建构出来的思维导图写作教学模式隆重登场,给孩子们送去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这种近两年风靡美国中小学校的全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确让所有前来听课的孩子兴趣盎然,兴奋不已。在我介绍到老师是如何消化和改造这种教学模式,如何利用假期进行模块化的学习设计时,有些孩子的小手已经早早地高高举起。孩子们的问题接踵而至,仿佛每个人的脑袋里,都装满了对思维导图写作无穷无尽的好奇和兴趣。
    按惯例打开我的教育博客,我耐心而详细地向孩子们介绍和演示了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写作的模式与方法,向他们推荐了八种思维导图,展示了我事先设计好的十几个思维导图写作模块。我这样做,是想告诉孩子们,作文不仅可以轻轻松松写出来,还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利用老师提供的写作模块,自由组合玩起来。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智慧创意,拼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毫无疑问,今天孩子们的表现是值得人称赞的!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尝试着第一次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主题的发散性思维创意。我先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创意设计的主题——动物,然后指导孩子们利用我推荐的这八种思维导图模板中的圆圈图,围绕主题进行无边界的发散性思维拓展。
    孩子们先后罗列出了动物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食物链、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与地球的关系等相关的二级讨论主题。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又接着进行三级主题的外延拓展。比如,动物的种类,可以按有脊椎和无脊椎、水生和陆生以及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进行划分。再继续拓展,就是每一个分类又包含了哪些动物……
    在指导孩子们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以上主题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当遇到孩子知识储备不够时,我指导他们通过班级的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检索。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就完成我定下的学习目标。
在孩子们各自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利用圆圈图进行主题拓展作业时,我提醒他们,外延的拓展尽量足够大,能想到多少知识点、能查阅到多少资料就罗列出多少,以便为后面的写作提供足够的待选素材。
    在圆圈图完成之后,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罗列的主题外延里,挑选3~5个最熟悉或最喜欢的素材进行写作,然后利用写作清单进行梳理和检查,看自己的作文是否有明确的写作主题、详细的写作内容和有条理的写作顺序。
    被孩子们灼热的求知欲和热烈的班级氛围所感染,我首先脑洞大开,现场随手构思了一个创意主题,领着孩子们开始了一段创意想象与探奇之旅,并安排了一次故事创编练习——×××历险记。
我给孩子们提供的创意案例是——小白兔历险记。创意来源于教学计划中的动物类童话创作范畴。主题确定后,我让孩子们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提纲梳理。首先,要确定故事发生的背景:一个林深树密的原始森林;其次,要确定故事的主角:一只乖巧可爱的小白兔;再次,要给故事确定写作主题:历险—脱险;最后,针对各自确定的主题进行情节想象与设计。
    当我问:“在森林里,小白兔究竟会经历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火花瞬间被点燃,各种有趣鲜活的创意情节从孩子们的口中,一个个争抢着蹦了出来……
    生1:妈妈生病了,小白兔到森林里采蘑菇,但它采到的蘑菇大多数是有毒的……
    生2:小白兔去采蘑菇,刚看见一只大蘑菇就冲了过去,等扑到跟前才发现是一幅油画,而自己已经在笼子里了……
    生3:小白兔回家要经过一座小木桥,它刚走到桥上,一阵大风刮来,桥垮了,它被水流冲走了。就在快被冲下瀑布的危险时刻,它抓住了岸边随水流漂过来的藤蔓,得以脱险……
    生4:小白兔被一只老鹰发现了,差点被老鹰用利爪抓走,靠装死才逃过一劫……
    ……
    课堂上,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急切、率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将课程改革这条路摸索下去的信念。
    今天的写作课,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跨越大洋的教育精神大餐,也让孩子们从此记住了一个关键词——思维导图。是呀,原来,作文不仅可以这样写,作文课还可以这样玩。当然,我的学生们也在课堂上毫无保留地为我生成了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令人惊喜的答案。跨国界教育理念的吸收与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课程创新动力,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为我们的课堂呈现一个比一个更为精彩的教学情境。
    开学第一课,就是一场令人脑洞大开的语言盛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