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6期 总第5394期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6期  下一期
抓学生养成教育促班级文化建设
来源:靖江市东兴镇中心学校 作者:张玉银 发布日期:2017-04-01 14:36:45

    如何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养成教育,使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自编《班级学生手册》,完善班级文化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假、大、空”。为了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我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自编《班级学生手册》。
    手册采用第二人称的口吻,用友好提醒的语气,告诉学生他们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使他们明确自己应遵守的规范与准则。要求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具体划分为法规篇、引导篇、权利篇、规范篇四部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乐于接受。手册人手一份,用一条条具体形象的德育要求,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规范了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打造班级优良风气。 
    二、开发班级德育资源,优化班级育人环境 
    要使班级文化具有实效性,必须克服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硬性灌输、简单训斥甚至挖苦讽刺等教育缺点,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方式不同,它更多的是要靠人格的力量,以德育德。只有将言教、身教、境教(教育环境)有机结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把教师、学生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都作为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具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师作为班级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必须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我时时进行自省,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得更好。例如,在校园里号召教师对于纸屑随见随捡,丢进垃圾箱。久而久之,学生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见到纸屑也会主动捡起,这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其次,为了进一步开发班级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在学生中广泛收集教育名言,尤其是个人创作的格言、座右铭。一时间,洋溢着生命、生活气息的语句聚拢而来:“看看绿树,看看鲜花,看看伙伴,看看镜中的自己,你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你的身边。”……经过制作加工,我把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芒、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做成宣传牌,张贴在班级里。 
    三、以人为本,加强班级自治
    教育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我们努力营造学生“自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地参与活动、学习,从而得到教育。我总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并给予指导,如格言激励、自立守则、良心监督、自我检查等。我利用每天的晨会进行“一日目标”教育,内容包括:学校、班级好人好事报告,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目标展现,等等。经过“一日目标”教育,班级中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学生对比、反思,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中逐渐养成好的习惯。一些作业拖拉的学生,在“按时完成当天作业”这一目标的驱使下,逐渐改掉了做作业三心二意、边做边玩的坏习惯,提高了作业的完成速度与质量。 
    当然,在养成教育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动之以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规范。比如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校园环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课间,我带领学生一起植树、修剪花木,一起打扫包干区,一起在花园中赏花。学生对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感情,怎会去破坏呢?另外,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挂钩,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必须注重发挥集体作用,通过表扬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让他们奋起直追。例如,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以及校园的宣传窗,大力宣传、表扬养成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使学生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调动了积极性,也使后进生有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赶上,班级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氛围。 
    陶行知崇尚德育自治,教师应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约束、自我养成,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修养。 
    总之,让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紧抓养成教育,处处引导、启迪孩子。教师还要积极构建持续生长的、健康文明且富有特色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