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6期 总第5394期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6期  下一期
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来源:无锡市东港镇黄土塘小学 作者:姚凌花 发布日期:2017-04-01 14:31:52

    对规则的理解与遵守,是一个人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时我们判别一个人的文明道德水准,只需看他对规则的敬畏与遵守的程度。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规则,必然会遭受惩罚,这种惩罚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规则制定,多方参与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规则观,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该怎么做?我不能怎么做?规则也是一种期望。班级规则的建立就是将教师和团队对学生在行为、学习和态度上的期望,通过文字明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物化过程,不仅将教师的期望变得稳定,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校和教师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并能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班级规则的制定是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则的制定必须有学生的参与。但是,规则的约束作用这一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它必须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就事论事地制定相关规则,既可以让班级规则接地气,也可以让规则的制定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两者相结合,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至于学生参与和决策的程度,则需要根据其所处的年级和身心发展程度来确定,低年级应以教师为主,中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适度参与其中。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班级规则制定的时候,一定要体现“教育的底线”,即让学生明白,做到什么程度是不被允许的,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的规则制定,就一定要交由家长同意,和家长统一教育理念,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落实,正面引导
    班规制定完成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坚决执行,要将班规落实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此,班规的制定才会有意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讲解、示范很重要,并且要让学生练习使用规则来解决问题,让遵守规则成为学生自然而然的习惯,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怎么做,这才是规则制定的价值所在。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多借助班会、论坛、主题活动等来加深他们对班级规则的认识、理解和遵守意识,从而深化班级规则的作用和效果。在制定和实施规则时加入“君子不贰过”的理念,也是体现懂得规则重要性的一种方式。
    对于学生们来说,奖励比批评的促进作用更大。教师对学生在遵守班规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后进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充分发挥正面激励的强化作用。奖励的形式可以为口头表扬、通报、小红花、给家长的喜报等。身边的好榜样往往能激起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产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而且身边的榜样也能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努力一把就能达成。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规则,在班里设立班级“名人榜”或“明星榜”,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让他们体会到遵守规则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规则意识的培养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种策略综合实施,坚持不懈,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