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5期 总第5386期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5期  下一期
农村音乐课堂:小乐器大舞台
来源: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 作者:朱国兵 发布日期:2017-03-15 09:38:56

    莫塞尔曾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乐器教学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一件小乐器不仅能把音乐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音乐教学课堂,使其多样化、趣味化。
    多年从事农村音乐教育,我一直困惑: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但排斥音乐课上的内容呢?为什么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往往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学生对课堂漠不关心,什么样的方式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从将葫芦丝引进课堂后,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习吹奏技巧,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知识、视唱识谱、歌曲欣赏的学习;演奏表现,提升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理解和演绎能力。这些成长与进步,正在一步步地引领着学生们叩响音乐殿堂之门。
    一、提高视唱识谱能力,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视唱能力是识谱中对艺术素养的较高要求。在视唱教学中,音准、节奏都是难点,它影响着学生的整个音乐素养的形成。农村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本身就有欠缺,在将葫芦丝引进课堂后,通过吹奏,让他们感受到音高的高低、时值的长短,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也都得到提高。
    二、训练气息的控制,提高歌曲演唱与乐器演奏技巧
    葫芦丝是吹管乐器,它在气息的运用和控制等方面与唱歌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把葫芦丝气息控制与唱歌气息控制进行有机协调地训练。先让学生学会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式发出来的音不仅有力、持久,而且使得吹奏或演唱的声音更饱满圆润。接下来才是气息控制能力的训练,或达到平缓、均匀地吐气,或根据乐曲的力度要求进行气息的变化。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稳定各声部之间的音准和音程,教师可以借助葫芦丝让学生寻找节奏和旋律,将演奏与合唱相结合,可大大降低合唱的难度,增强学生唱合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三、丰富欣赏教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欣赏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欣赏兴趣也得不到很好的激发,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所以在此教学环节,我会将葫芦丝演奏运用到其中,通过演奏与歌唱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样的手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内涵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四、延伸课外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音乐教学的最好辅助形式之一,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葫芦丝这一乐器简单、便携,正好可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葫芦丝独奏、齐奏、伴奏等多种形式,开展一些小型演奏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增强他们学习葫芦丝的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与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之美、生活之美。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器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视听能力、歌唱水准、演奏技巧、音准节奏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美化课堂教学环节,让每个农村学生都爱上音乐,给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