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5期 总第5386期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5期  下一期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陪读
来源: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吴维煊 发布日期:2017-03-15 09:21:00

    无论是在县城中小学周围,还是在省城重点中学附近,都聚集着一大群以陪孩子读书为主业的家长,人们将家长随孩子流动的现象称为陪读。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是父母对孩子高期望的产物。“陪读”两个字不仅蕴含着父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也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期望;当家长牺牲自己的事业与爱好全身心陪读时,这两个字也包含着父母的无奈与辛酸;如果再给这两个字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则又蕴含了父母因爱和期望而产生的焦虑和无奈。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由于很多父母拿捏不好“陪”的尺度,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父母的陪读中被动地学习与生活。父母“陪”得越多,他们就越没有自己的自主空间,他们与父母之间就像熟悉的陌生人一样,不仅难有共同语言,而且冲突不断,“被陪读”孩子的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也远远低于父母的预期。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读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陪读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地使用时间,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监督包办式陪读,或贴身紧逼式陪读,则是在侵犯孩子的心理空间、剥夺孩子的独立机会、扼杀孩子的潜在能力,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陪伴,而不是陪读。
    陪伴孩子不仅仅要“在场”,还要在与孩子共同活动中有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每天要有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全心全意倾情投入,陪孩子海阔天空地畅谈,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求;与孩子一起快乐地嬉戏玩耍,一起去户外活动;与孩子一起阅读,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做家务;等等。
    要想把孩子陪伴好,家长就要以精彩的人生为孩子树立榜样。有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把工作辞了,与朋友不交往了,这种放弃一切的做法不仅无法产生高质量的陪伴,而且由于家长脱离社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的轻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表率作用是最好的陪伴。家长严谨的生活态度,对家庭的责任心,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良好的阅读习惯,终生学习的态度,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这些良好的习惯与品质,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只是成长的一部分,陪孩子读书只是父母与孩子亲子互动的一部分,孩子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有效相伴,陪伴比陪读更重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