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4期 总第5378期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4期  下一期
让规范的教育教学成为亮丽的风景
来源: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作者:纪卫华 发布日期:2017-02-28 16:01:43

    学生刘某上课做作业时玩弄铅笔,老师以教棒敲打提示,铅笔弹起,致使笔尖戳伤刘某左眼;学生旷课,老师查看其书包时,发现早恋情书,擅拆信件被学生得知后,学生羞愧难当,跳楼致多处骨折;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因事离开,学生争抢着做实验碰翻仪器,三位学生被硫酸烧伤;学生庞某课上调皮,在老师教育后却不知悔改,被赶出教室后与另一同学翻墙出校去游泳,溺水身亡……
    诸如此类的教学事故案例不胜枚举。一个个惨痛的教训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每个教者都能严于律己,虚心学习,讲求规范,尽心尽责,也许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就可以使校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规范”二字。
    近些年来,国家、省、市为教师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准绳。譬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五严”以及“教师六禁令”等。我们应该时常以此为鉴,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向优秀模范人物学习,努力将“规范”二字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一个教师的成长终归离不开积极向上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如何规范自我、学优赶先呢?借此机会,我来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要规范自己的思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人的思想往往支配着他的言行。
    我们平时要积极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一个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作为教师,还要及时了解教育动态,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平心而论,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用心良苦、满腔热忱的,对有些学生总是恨铁不成钢。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尤其是碰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时,往往就耐不住自己的性子了。工作方式变得武断偏激,甚至是简单粗暴,体罚、变相体罚、放任自流等不良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然而静心细想,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毕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思维的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效仿,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除了对他们的身心构成伤害之外,也对他们形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要知道师为人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不经意间的语言伤害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话题。远离语言伤害,规范教师用语,教师要能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和善不倦地教诲人,热忱周到地引导人。正面教育不吝啬“你真棒、你一定行”之类言语的鼓励;侧面教育语言要委婉,讲究方法,尽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过来说,教师硬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高高在上,满口训斥:“你这家伙,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没出息;我看你根本不是块学习的料;得了得了,不撒泡尿照照,你考得上,大学的门都挤裂了……”这番话学生听了以后会舒坦吗?会乐于接受您的批评吗?会愿意与您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吗?教师的言语不当会造成事与愿违的严重后果。
    另外,规范的教育教学还应该及时订计划,抓落实,讲究方法,提高效率,经常与模范人物比较对照,不断发现差距和不足,做好小结反思,限期整改,而不是流于形式,把规范当作一种空洞的教条和口号。
    总之,作为教者,应迅速行动起来,学习规范,了解规范;时时处处想规范,人人事事讲规范;让规范的教育教学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