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4期 总第5378期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4期  下一期
听课,需换位思考
来源: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季正伟 发布日期:2017-02-28 15:59:18

    备课、上课、批改、听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四件最主要的教学工作。但目前很多教师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了前三件事情上,往往忽视了听课对自己专业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即使要听课,教师也只是热衷于去听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但很多时候都是“听时激动,听后不动”,三五天后,脑子里只留下了特级教师的名字。平时对学校里的教研课都是应付式参与,甚至有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还忙于批改自己的作业。这暴露出很多教师对听课的认识不足。
    教师应该把听课作为一个和同校教师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平台,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听课笔记记满。我认为,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学会从以下三个角色换位思考。
    一、假如我是上课教师
    听课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果我是上课教师,对这样的课题,我怎么来设计教案?对这样的课型,我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我要用什么样的策略来突破重难点?大体思考后,听课者把自己的设想和上课教师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对比,思考上课教师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看看谁的处理会更好一些。
    例如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课上有一个环节是用一副三角尺分别拼成内角和是180度和360度的图形。第一位教师让学生站在自己座位上拼,尽管教师不断让学生举高,但是因为三角尺是透明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二位老师的处理方法不禁让听课教师眼前一亮,这位教师准备了很多反面带磁性的自制三角尺,让学生把所有的拼法都呈现在了黑板上,不仅清楚而且所有情况都能保留在一起,便于观察和比较。这样比较式听课,收获肯定颇多。
    其次要思考:假如我是上课教师,当课堂中出现突发情况,我该怎么办?怎样应付棘手的问题?
    最后是思考: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时,我该怎么评价他?怎样充分调动所有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假如我是听讲学生
    一个教师受不受学生喜欢,上课十分钟课堂的气氛就能说明一切。听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看成学生,看这个老师上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符不符合学生的特点。如果是男老师,上课时语言是不是诙谐幽默、抑扬顿挫?如果是女老师,语言是不是绘声绘色、甜美动听?同时再思考:上课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是不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学生能不能听得清楚,想得明白?
    例如教学《认识公顷》一课,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先教学1公顷=10000平方米,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有的教师利用学校平面图制作成课件,圈出1公顷,让学生感受;有的教师则带领学生量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实地围绕1公顷走一圈,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三种教学方法,哪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就不言而喻了。
    三、假如我是评课专家
    很多老师听完课需要点评时,都是象征性地说几点优点和很少的建议,或者以自己不任教该年级段,对教材不熟悉为由,不发表意见。如此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般听课,便是浪费时间,对自己和上课教师都是毫无益处的。听课教师可以尝试假装自己是评课的专家,课后必须进行评课,而且还要能点评到位,那么就会带着任务去听。
    首先,听课前就要做好相关准备。事先对该课的教材进行了解,弄清楚这节课有哪些知识点,重难点是什么,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教师需要教到什么程度。其次,带着任务去听。这样会迫使听课教师边听边思考,有意识地捕捉上课教师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成功的地方便是需要借鉴和学习的,不足甚至失败的地方对听课者来说更有价值,在别人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也是一种智慧。
听课,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局内人,要体会上课教师的设计,要体验听讲学生的感受,要模仿教学专家的评课,如此才能让自己听有所思,思有所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