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4期 总第5378期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4期  下一期
“动之以情”不如“导之以行”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作者:丁毅 发布日期:2017-02-28 15:58:43

    根据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主体和社会道德情景的相互作用。所以学校的德育过程不应当止步于灌输德育知识,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这就需要我们在德育中也要加上体验的过程。
    我在准备“我爱做家务”这节晨会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喜爱上做家务呢?做家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家长减轻负担,是孝顺父母的表现,那就先让学生懂得要孝顺父母吧。晨会一开始,我就出示父母辛勤工作的图片,接着引导他们:父母每天都这么辛苦地工作了,回家还要做家务,你们想到了什么?又想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孩子们都说得很好,可以看出,他们的确已经有了心疼父母的意识。但第二天,我询问几个孩子: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吗?结果竟然都没有。这说明,我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次晨会课并没有让孩子产生行动的欲望,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收获可能仅仅是一次“说话”的练习。学生的品德应该包含了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虽然已经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缺少的正是导之以行。
第二次上晨会课,我加了“我是家务小高手”这个环节。请班上一位很会整理衣服的小朋友上台展示叠衣服的“绝技”,孩子们一下子兴致高涨,一个个都昂着头仔细看着。我猜,如果是我在上面展示,他们一定没这么感兴趣。接着,我就再请几位同学上台把自己学到的也表现一下,显然,几轮下来,孩子们叠衣服是一个比一个熟练。晨会结束时,每个人桌上都有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得意。第二天,我再来检验我的教学“成果”时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孩子回家都帮爸爸妈妈叠衣服了,许多还得到了家长的表扬。孩子们在这次做家务的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明白孝顺父母就应该是多做而不是光说。相信这种成就感的体验,更能让学生理解自己帮父母做家务的意义,更能鼓励他们今后多为父母主动分担家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则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的态度。”道德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如果不亲身体验,学生只知道要喜欢上做家务,因为这是感恩家长的方式。但看到家长辛苦地做家务时,他们很可能还是熟视无睹。我们作为引导者,要做的就是当他们有了道德观念时教他们做第一次,鼓励他们做第二次、第三次。逐步地把道德观念培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激发他们对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和深厚情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