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4期 总第5378期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4期  下一期
农村学校交通安全状况调查和思考
来源:盐城市刘庄初级中学 作者:周俊荣 发布日期:2017-02-28 15:57:10

    如何治理和解决好农村学生面临的交通安全隐患,如何改善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此,我们对本镇两所小学、两所初中的200名学生、60名教师、6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本镇交警中队部分交警,部分学校校长、保卫科长进行走访座谈。
    一、农村学校交通安全状况调查
    1.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存在较多安全隐患。76.7%的教师反映,有车辆在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乱停乱放、随意掉头,造成交通拥堵。85%的家长和教师反映,学校周边有临时摊点违规占道经营,小摊小贩乱摆乱卖,屡禁不止,带来交通混乱。
    2.学校门前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施不完善。81.7%的教师反映,学校内外停车泊位少,甚至没有临时停车点,没有人行专用道。有的学校紧靠国道,校门口主干道没有路灯、红绿灯、减速慢行标志牌等;有的处于新建公路边上,道路建设缓慢,学生出入困难。 
    3.农村路况不佳,缺乏明显标志。70%的家长和78.3%的教师反映,本镇乡村道路多为四级路,路宽仅3米左右,加之标志标线缺失,给学生道路通行带来隐患。
    4.一些学生交通行为随意,屡有交通违规违法现象。13%的学生有不靠右边走、喜欢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等问题;32%的学生有骑车强超强越机动车道、随意闯入机动车道等行为;29.5%的学生有乘坐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的行为;25%的学生有不依次排队上下车、强挤强钻甚至挤到机动车道上拦车等违规情况…… 
    5.农村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四所学校总体上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不够,都没有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部分校长反映,社会舆论及媒体的宣传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达到预期教育目的;部分交警认为,一些成年人的交通违法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做得也不够到位。 
    6.本镇四所学校一年半以来交通安全事故情况(见表)。
    二、当前农村学校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职能部门对农村和农村学校交通安全问题重视不够。70%的家长和80%的教师反映,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高,农村公路等级低,农村道路两侧交通安全设施比较匮乏,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学校缺乏教材、师资等,交通安全教育课难以进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一些偏远乡村包括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监管力度不够。
    2.一些农民包括农村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40.5%的学生、26.7%的家长承认自己交通法治意识淡薄,30%的教师和部分交警认为,一些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一些农民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出行习惯不够文明,缺乏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公安交通管理力量薄弱,不能对农村交通安全进行较好的监管和整治。本镇人口4.8万,总面积96.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公安交警中队仅有9名交警、辅警7人,要负责本镇辖区以及周边三镇部分辖区的交通管理,交通监管力量薄弱。
    4.农村地区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差。25%的家长反映,受经济的限制,多数农民纷纷购买价格便宜的电动三轮车、面包车、性能低劣的“二手车”,甚至购买报废车。这些车车况不良、使用年限长、安全运行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大部分车主很少检查、保养车辆,从而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埋下事故隐患。
    三、加强农村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部分校长、教师建议地方政府要牵头组织协调,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交警、工商、城管、教育等多个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减少农村学校校内车流,限制校内车速。为了给农村学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72.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减少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流量,限制校内车速,尽可能地限制机动车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内通行。
    3.完善农村学校周边交通设施,设立交通标志。65%的教师和50%的家长希望有关部门投入必要经费,规划建设学校外围场所的停车场地,划定停车范围和停车泊位,加大对校园内道路的改造,在校内外增设交通安全标志,完善设施。
    4.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培养文明交通习惯。一些校长和交警认为,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必须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建立和完善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向师生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知识,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防范交通安全事故。
    5.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方式,保障农村学生交通安全。部分交警、校长、保卫科长等认为,学校要做的工作有:一是成立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机构,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政教处、保卫科、后勤处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制定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知识等校园交通安全事宜。二是保卫科可派人在上下学等特殊时段,在校园要道上指挥,尽量限制师生在校内使用机动车,增强校园交通巡逻力量。三是鼓励师生尽量使用自行车而减少使用机动车,为师生出行提供经济、便捷的方式。四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监管机制。由学校组织,联系学生家长、交警等,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切实把交通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