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3期 总第5370期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3期  下一期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如何应对?
来源:江苏省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 作者:李双 发布日期:2017-02-21 15:02:57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有所得也有所失。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尚未彻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如何改变,迫在眉睫。
    一、让学生爱上你,进而爱上你的课堂
    师生之间没有绝对的高低等级之分,我们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应该高高在上、不可轻犯。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当然,这种和谐的关系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
和大家分享几则小故事:
    故事一:每逢阳光明媚的午后,我都会带孩子们去草地上休息,在这里,孩子们总是喜欢像“熊猫”一样滚来滚去。有一男生钱某,生性内敛害羞,想和别人玩却总是不敢表达,显得格格不入。于是我找来“孩子王”邹某,大喝一声:“钱某总是孤零零的,邹大王,这就是你的不是啦!”“邹大王”一听,立刻大喊:“钱某,从今天起,本大王带着你玩,谁欺负你,我帮你告诉老师!”只见钱某害羞地看了我一眼,我笑着说:“去吧!”那一刻,阳光下,他的笑容就像一幅画镌刻在了我的心中。从那天起,他对我的信任明显越来越大,课堂表现也积极多了。
    故事二:戴某是我教的学生里最怕写作文的一个孩子,某日课间,刚踏进班级的我突然听见他一声高呼:“苍天啊!大地啊!杀了我吧!我不想写作文!”完全没注意到同学们对他使的眼色。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展开了一段“严肃”的对话。
“不喜欢写作文?”
“嗯……嗯……有点。”
“为什么?”
“没话写,不知道怎么写。”
“其实,你刚刚创作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短文,你知道吗?”
“啊?”
“你听着。来到班级,一看组长在发作文本,我顿时高呼:‘苍天啊!大地啊!杀了我吧!我不想写作文!’就在我‘悲痛欲绝’之余,同桌突然不停地向我眨眼睛,我心想哥们儿我如此苦恼,没空理会你在这眼皮抽筋……是不是结构很棒的一篇短文?”
“哇!老师!你好厉害!”
“厉害的是你呀!我只是把你的心理、动作、语言如实地表达出来呀。作文不就是如此吗?以后还怕写作文吗?”
“嗯!我会努力的!老师!”
于是,那年的学期末,最后一节作文课,我让孩子们心怀感恩地创作一篇名为《××,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戴某竟然在作文本上洋洋洒洒写了一首至今感动着我的诗歌:“当我们走入校园的大门,亲爱的老师,你总是用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饱含着您的汗水。我们会用我们的才智,谱写最美的文字。即将分离,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正是我的学生教会了我: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应该根据不同特性因材施教。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思想工作还是教学工作,只有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也会更慎重。让学生爱上你,进而爱上你的课堂,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
    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什么?主要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创设有效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此,与大家分享我自己在实践中用得比较好的一些方法:1.“取笑”自己,“娱乐”同学。2.巧用“生字早餐”替代原始的“死记硬背”,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记忆“只识不写”的生字。3.让学生当“老师”,复习汉字的读音、笔顺、组词、造句。4.“此时无声胜有声”,巧用眼神“点燃”课堂。
    想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必须从教师开始改变,教师不仅需要以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不断充电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需要不断探索。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学生角色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能真实地发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只有一个办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爱的那种老师。那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