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3期 总第5370期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3期  下一期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小学 作者:王卫峰 发布日期:2017-02-21 15:02:00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陌生环境,在心理上会有一个接受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对教师的话语有强烈的信任感。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能够在积极鼓励的环境下面对新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对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策略应用存在的问题
    1.激励策略使用缺乏针对性
    激励策略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激励策略滥用的现象。
    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激励策略的时机上,教师随时想起,随时使用,缺少考察和针对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范围非常广泛,不能让激励策略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激励性价值。激励策略的经常使用还会让学生对其失去新鲜感,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2.激励策略方案使用不合理
    激励方案的使用不合理主要是教师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目标不是非常明确。方案中没有切实地体现出激励的性质和原则。激励的方案需要在公平性和竞争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否则只是流于一种形式,缺少执行力度。
    3.缺少激励效果评价
    激励策略的使用需要起到激励效果,并且教师还要对激励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就是让这种效果对后续的工作起到支持作用,进而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出方案中的优势和劣势,让方案的改进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确定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使用范围
    激励策略的有效应用需要明确的范围。这是因为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履行教育公平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对学生适用激励策略的情况进行了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同一个水平和阶段的学生在同一个激励范围内。其次,在已有的范围内进行激励措施的有效确定,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激励策略和方案,以此将效果发挥到最大。
    2.激励策略的使用要有节有度
    激励策略的使用需要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这也是对激励策略进行适当强化的主要措施。策略的使用不能太多,针对一些学困生使用效果会更好,泛滥化的使用,会让学生在激励中更加盲目,看不清自我,迷失方向。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审美性疲劳,对教师的激励有所忽视,激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激励策略的使用还需要参照教学标准,所有的教学策略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因此无论是方案的制订还是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在教学的基础上运行。
    3.激励策略要有针对性,要科学合理
    激励策略的使用需要将学生进行群体性的划分,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开展。在数学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些学生对分数学习比较敏感,但是在图形的学习上比较吃力;有些学生对加减法算术的学习非常快,但是对分数的理解就比较慢。这样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激励。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让公平性、竞争性得到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存在困惑,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加以指导和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信任,对学习有更多的信心,确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教师还需要以激励策略为主,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制订方案,让激励策略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发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