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2期 总第5355期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2期  下一期
“炫富”背后的评说
来源:盐城市小海镇南团小学 作者:钱勇 发布日期:2017-01-17 14:16:38

    一开始是带着好奇心看“小学生炫富”这件事情的,但看久了觉得可怕,特别是网络上的评论。很多网友分析出“富瞎自己眼睛”“家人不管”“网络环境差”“老师作业太少”等原因,部分网友甚至对这些孩子口出狂言、极尽咒骂嘲讽之能事。但追根究底,小学生“炫富”是孩子们自己的虚荣心造成的吗?
    微博上多少网红炫耀珠宝首饰、名牌包包、名贵跑车、最新款iPhone手机,奢华生活在微博上随处可见。的确,现在的孩子早熟,这是科技发达的弊端之一。但我们作为网络活跃分子的其中一员,就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吗?就只是把他们当猴子一样耍,然后呵呵一笑,反过来骂孩子不要脸?
每次看到孩子“炫富”就觉得心痛,但更让我悲哀的是网友的态度。
    毋庸置疑,孩子的心智远未成熟,学习和模仿能力强。如果没有家庭氛围的影响,单纯天真的孩子,应该不会有这样极端的表现。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孩子的德行教育列在重要位置。
    学生攀比之风盛行,是全社会“炫富”心态在作怪。有钱就代表成功的“拜金主义”理念广受大家推崇,各类“炫富”行为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因素都很容易给孩子带来错误的行为示范。值得警醒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渗入“炫富”习气,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也有学校教育的责任——德育缺失。一直以来,不少老师仍以考试能否得高分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尺,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甚至有的老师还会对有钱有势的孩子高看一眼,这无形之中就起了误导作用。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我觉得,学校教育应善于引导,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观念,以让他们养成科学、适度的消费习惯与勤俭、朴素的良好品质。
    希望孩子们保持纯真,少想少做“炫富”这类不恰当的事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