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江苏▪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6期  总第6049期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6期  下一期
为何澳洲那么多动物有“袋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8-30 10:20:01

袋鼠、袋獾、袋狮、袋鼬、袋食蚁兽……与靠胎盘和脐带来吸收母体营养的胎盘类动物不同,有袋类动物是一群“怪咖”,它们中的雌性身上都有一个神奇的育儿袋,早产的幼崽会在里面长时间地吮吸母乳,继续发育,一待就是几个月。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大都生活在澳洲。

 

有袋类动物是澳洲“土著”吗


据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动物学家罗宾·贝克的研究,有袋类动物在搬到澳洲前,就已经存在了至少7000万年。所以,它们并非澳洲“土著”,而是外来“移民”。


在哺乳动物中,胎盘类和有袋类占了99%,它们从何起源、何时分异,一直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化石来看,目前已知最早的有袋类动物来自北美洲,它们至少在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就与胎盘类动物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独立演化之路。贝克认为,这些古老的有袋类动物似乎是在北美洲发展壮大的。在当时的超级大陆劳亚古陆上,生活着十几种有袋类动物,不过很可惜,它们现在都已经灭绝了。


一路南下?踏上漫长旅程


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时候,哺乳动物迎来了春天。在哺乳动物的一支中,慢慢演化出了有袋类动物,在北美洲繁衍生息,并慢慢扩张地盘到了南美洲。再后来,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大部分有袋类动物逐渐灭绝,南美洲成为有袋类动物的天堂,因为某些原因,它们又踏上了移居澳洲的旅程。


如今的澳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一望无垠的海洋,其实,在几千万年前,南美洲、南极洲和澳洲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南极洲还没有被冰雪覆盖,是个不错的居住地。南极洲的西摩岛上就发现过有袋类动物的化石。有袋类动物似乎是从南美洲一路南下,途经南极洲,最终抵达澳洲。


在澳洲一个5000多万年历史的遗址中,科学家发现了澳洲最古老的有袋类动物化石,这些化石与南美洲同时期有袋类动物化石“互为近亲”。该遗址的这些化石,或许就是澳洲有袋类动物最早的“南美移民”。


胎盘类和有袋类谁更强?


虽然同为哺乳动物,但有袋类动物在胎盘类动物面前常常处于下风。随着胎盘类动物种群的壮大,有袋类动物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相继绝迹。而如今占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有袋类动物都生活在澳洲,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猜测是在艰难时期,雌性有袋类动物可以放弃育儿袋里正在发育的幼崽,以获得生存机会。而怀孕的胎盘类动物则必须等到妊娠结束,才能完全摆脱身体上的劣势。所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袋类动物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还有一种猜测与澳洲“世外桃源”般的地理位置相关。有科学家猜测,在白垩纪时期,胎盘类动物还没来得及在澳洲站稳脚跟,而随着澳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分开,澳洲就成了有袋类动物的乐园。但是这个猜测也存疑,因为科学家在澳洲发现了5500多万年前的胎盘类动物的牙齿化石,也就是说,胎盘类动物也曾踏上澳洲,但是不知为何,最终还是有袋类动物占了上风。


孤立的生态环境,让澳洲的有袋类动物进化出了类似胎盘类动物的各种生态类群:如生活方式类似于狮子、狼、鼬等食肉类动物的袋狮、袋狼、袋鼬,生活方式类似于鹿、羊、羚羊等食草类动物的多种袋鼠,以及类似于旱獭、松鼠、野兔等啮齿类或兔类的袋熊、袋貂、袋兔,等等。尽管没有胎盘类动物那样丰富,但有袋类动物演化至今仍然十分繁荣。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也让澳洲成为全世界非常独特的存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