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心”出发 正副联手合力双赢正副班主任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谈“后进生”转变陪着孩子慢慢成长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6期 总第4497期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6期  下一期
教育从“心”出发
来源:宜兴市官林小学 作者:许佳 发布日期:2012-09-18 16:02:48

     教师要善于从精神状态甚至表情中发现每一个学生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能仅靠活动,还要个别指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坎上。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他们共同的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多数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当前的青少年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同时,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注定家长们对其倾注了更多关爱。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心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心,首先要从家庭入手即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当由传统的家长制改为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父母多的是生活阅历,而孩子的知识面较广,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教学相长。
     (二)培养学生的学校、社会责任心  
     学校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另一重要基地。作为老师,现在可以从小事抓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唤醒学生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巨大的热情,这种热情既可以外化为学生学习知识技巧的动力,同时又会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明白将来怎样融入这个社会。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老师的疏忽或教育的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教育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学生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有长短而已。培养学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办成的信心,让学生知道困难于人生而言,只不过是一种颜料,一种为人生增添色彩的颜料。千万不要退缩,在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
     (二)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
     没有信心的人,经常眼神呆滞,愁眉苦脸;而雄心勃勃的人,则总是眼睛闪闪发亮,满面春风。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让学生每天都能保持微笑,教师首先要学会对学生微笑。笑是快乐的表现。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提高自信心。
     (三)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因势利导
     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会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四)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
     学生的自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戴高帽子”,经常表扬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潜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则会使他们意志消沉,毫无斗志,甚至是破罐子破摔。
     (五)利用目标展示的方法,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由认识和情感转化为意志的中间环节,意志的磨练,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锻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班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引导他们在实际的锻炼和艰苦的磨练中培养意志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在学习上增强奋发图强的信心。
     三、培养小学生的爱国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现在,各地都建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市级、地区级的。学校组织集体参观,家长要大力支持。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全家人一起去参观时,能够看得更仔细,感受更深。有条件的家庭,应支持孩子或全家一起外出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让美好的山水风物、历史文化积淀在孩子的心中。
     总之,只要我们牢记少先队工作的主要任务,遵循儿童心理、教育原理等客观规律,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一定能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