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顶角》教学案例与思考 《对顶角》教学案例与思考 优等生还需“丰盈” 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撰写学生评语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5期 总第4483期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5期  下一期
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撰写学生评语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无锡市东北塘农坝小学 作者:华静娴 成亚英 发布日期:2012-09-04 13:57:27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为人等各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等表现所做出的总结性评价。每到学期末,因为面对同样的学生,班主任撰写评语往往是“每学期拿着一张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评语形式模式化,内容概念化,语言单一化,千人一面,甚至语境直白化。怎样才能给评语撰写注入新鲜的元素,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呢?
     一、仿效经典,追求诗意
     1.七言诗式评语
     “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其生情”应该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评语观”,“诗化”评语不但有一定的艺术文化价值,且评语语句没有太多雷同,读起来琅琅上口。
     例如,对于一位只喜爱数学、动手能力强,但是偏科严重、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我给他的七言诗评语是这样的:为人厚道尊师长,劳动积极不怕脏。醉心数学苦钻研,动手能力你最强!作业速度待提高,良好习惯要培养。语英薄弱需努力,全面发展创佳绩!
     2.三字经式评语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如果我们尝试用这样的形式来撰写学生评语,定是耳目一新,更便于学生诵读、记忆,以此来鞭策自己。
例如,我给我班全面发展的同学的三字经评语是这样的:
     上课时 专心听 做作业 质量高 读文章 感情丰
     答问题 有主见 爱思考 善合作 兴趣广 爱活动
     当主持 有风范 办小报 有创意 树形象 成表率
     望进取 更出色
     3.对联式评语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要让我们的评语简练而富于艺术美,不妨就根据学生特点大胆尝试抒写对联式的评语,融褒奖、警醒、激励和祝愿于一体。
     例如,我给班长(大队委)的褒奖式评语“刻苦学习知难而上一丝不苟,全力拼搏不折不挠全校扬名”。
     二、卡耐基语,温润心灵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的语言艺术蕴涵了展现自我完美沟通的智慧,他的《语言的突破》被推崇为“语言教科书”。若在评语撰写中能合理运用卡耐基语言,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的同时,更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如给一个特爱管闲事的学生这样写道:在班中,你可真是个“热心肠”,谁有什么事情你都会很积极地凑过去。你非常想为集体做事,十分乐意帮助同学。可你往往没有帮上别人,反而惹别人不高兴,因为你的方法不对。如果你做事稳稳当当,对同学和和气气,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如果你能把对待别人事情的这份热情放在自己的学习上,你定能有所进步。学会管住自己,拿出行动给大家看,好吗?
     三、从名入手,巧妙寓理
     每个人的姓名,往往蕴含着某种特定的含义,寄托着父母的某种期盼。如果能巧妙利用学生名字,将名字的字形、字意与评语内容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并赋予新的含义,则可增加语言的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体味到老师的一番用心,既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如给我班后进生陈金龙的嵌名式评语是这样的:金龙,金龙,何时能成龙?老师为你着急,为你担心。浑浑噩噩地学习,你的人生永远不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马马虎虎地处事,你的明天终将不成腾飞的巨龙。如你能改变态度,勤奋学习,必能向优秀靠拢。老师期待着!
     四、绿色生态,散发童真
     在评语撰写当中,如果我们能创建绿色的评语语境,善用鼓舞与赞扬的“绿色生态语言”就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孩子点燃自信自尊自强的明灯。
     如给我们班总爱惹是生非的孩子,我这样写道:小淘气包,虽然你总爱惹是生非,但是平时你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活泼的行事作风,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可真不少呢!比起“淘气包”,大家更喜欢喊你“开心果”呀!你愿意吗?如果你能扬长避短,奋发进取,那么同学和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为了让自己成为班中名副其实的“开心果”,请你努力吧!
     上述写评语的方法,都源于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都源于老师对学生在成长路上越走越好的一种期盼。虽然班主任老师在运用时可能要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但它换来的是学生的喜悦和进步,培养他们尊重自己的人格、荣誉,进而做到自尊、自爱、自强,不断完善自我个人修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