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乐在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让数学课堂更加 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管理小妙招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5期 总第4483期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5期  下一期
让数学课堂更加
来源: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作者:王锡东 发布日期:2012-09-04 13:46:43

     陶行知先生提倡“活”的教育,反对把学生教“死”。他指出:教育儿童就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儿童要顺导其能力去做,要承认儿童有“活”能力。陶行知先生一贯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会学习,树立“活”的教学思想、“活”的教学观。现以国标苏教版第10册《圆的认识》中的教学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为例,谈谈如何不把学生教“死”。
     【案例】
     (在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教师让学生将圆规两脚分开4厘米,按照步骤再画一个圆。)
     师:都画完了吗?我们都把圆规两只脚分开4厘米画了一个圆,看看你们画的圆,再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画圆的,你们能找出在刚才画的圆里,从哪儿到哪儿是4厘米吗?下面请你们在你画的圆里画出1条4厘米的线段。
     师:请那位女生到上面来展示一下,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是找到圆的中心点,从中心点往外面画,画到圆上就行了。
     师:指给大家看一下,从哪里画到哪里?
     生:(演示并指出)从这里画到这里就完成了。
     师:你现在还能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吗?(能)画给大家看一下。说一下你是从哪里画到哪里?
     生:我是从中心点画到这里。
     师:还能画吗?(能)先不画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画4厘米的线段,只要从哪里画到哪里就可以了?
     生:从中心点开始画到圆的边就行了。
     师:对,画到圆上任意一点就行了。
     师:刚才我们画圆的时候,针尖固定的一点有个名称,叫做圆心,圆心用大写字母“O”表示。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小写的“r”表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它的圆心在哪里?它的半径怎么画?谁来画出这个圆的1条半径,标出圆心,并标上字母。(指名学生画)其他同学在自己画的圆里画出1条半径,标出圆心,并标上字母。
     师:他画得对吗?你们是这么画的吗?注意: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刚才我们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是4厘米,这就是一个半径几厘米的圆?
     生:半径是4厘米。
     师:由此可知: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生:半径。
     师:我想要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应该怎么画?
     生:圆规两脚之间分开5厘米,再按照画圆的步骤去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2个重要概念:圆心和半径,圆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概念——直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同时板书:直径d),那什么是直径呢?(课件演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这段话你们理解吗?那请你们在这个半径4厘米的圆里画一条直径,标上字母。
     师:请这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他画的对吗?你能根据直径的概念来判断吗?(在学生画的直径上面贴出直径的概念)你们画对了吗?
     生:他画得对,因为他画的线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师:老师这里的圆,谁来画一下直径呢?看看他画得对不对。
     生:他画的线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案例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以学生群体与个体的发展需要为着眼点,以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活”的教学思想为中心,赋之于“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出当代素质教育的“活”的学生。  
     而案例中的教学,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一方面降低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能联系学生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与研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与圆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所以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我们只有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才能不把我们的学生教“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