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9期 总第6291期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9期  下一期
基于生成性教学的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汤怀忠 发布日期:2023-05-17 16:07:19

生成性教学认为学习者是有生命力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非预设内的学习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非预设行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成性教学中提升学习质量。


在以往的信息科技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会在课程开始前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严格按照预设情况实施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生成性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教学的能力,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生成信息科技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未掌握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为例,主要就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特征及其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一、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1.非预设性


非预设性是指在生成性教学中必然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教学情况或突发情况。尽管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已经尽可能地想象了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但是学生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个体,很多行为是教师无法预料的。教师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不会单方面地决定或严格把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会通过多维对话、多样化教学,促使非预设性行为的发生。


2.学生主体性


生成性教学将学习者视为有生命的学习主体,认为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按部就班地按照预设的教案开展教学活动,要做到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学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探索的机会,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3.交互性


在生成性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生成动力来源于师生、生生、组内、组间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与互动中,学生可以实现知识、思想与方法的分享,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智慧与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交互性是生成性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生成性教学功能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基于生成性教学的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


1.做好弹性化教学设计,为生成性教学做好准备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条件。虽然生成性教学强调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但是并非完全脱离教学设计,依旧需要以课前教学设计为依据。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需要遵循生成性教学的特征,从生成性教学理念出发,设计出具备一定弹性的教学方案,给课堂教学预留一些弹性的空间。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成性教学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例如,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中“收集与编辑数据”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形成数据收集的意识,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收集有价值的数据,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学会编辑表格与整理数据,由此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编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不必过多地预设学生给出的答案,而是要将教学侧重点放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意义上,引领学生参与到数据的观察与分析之中。


2.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索,生成知识概念与技能


信息科技课程中涉及许多概念知识,若是口头讲述,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生成性教学法,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并总结规律,促使学生生成信息科技概念知识。


以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中的“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一课为例,很多学生对“逐帧动画”这一概念的理解模棱两可,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简笔画人物在行走的视频,然后再给学生逐帧展示人物动作图(如下图),要求学生在观看课件内容之后回答问题:视频中的人物行走动作与图片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几个关键词总结图片中的人物动作?在互动中帮助学生观察理解逐帧动画的概念。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逐帧动画的概念,尝试总结出逐帧动画的特点,进而加深对信息科技学科概念知识的理解。

 

 

3.合理利用偶发性事件,升华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效果


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虽然不在教师的预设内,但却是合情合理的,需要教师科学地处理。教师要学会利用偶发性事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遇到偶发性事件时,可以使用因势利导法以及以变应变法。因势利导法是指教师结合偶发性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适当处理,并从中挖掘出其含有的现实意义。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文稿制作的方法时,就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看视频的特点,为学生布置制作相册的任务,这就是因势利导的运用。以变应变法是指教师能够通过变化教学的方式应对偶发性事件,如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兴趣不高时,教师便可以使用趣味导入法、趣味教学活动组织法、小组竞赛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思路发生转变,让信息科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以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生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