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6期 总第6274期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6期  下一期
巧借活动经验发展推理意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颜榕萱 发布日期:2023-04-06 15:54:4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可以促成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抽象。学生的数学推理需要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已学的知识基础、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过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为学生提供正向迁移,也可能使推理受阻。本文就如何改造和使用经验,以此加强学生的推理意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相似经验:正向比较,凸显推理思想


数学学习不仅要学数学知识,还要学数学思想。推理作为数学学习的三大数学思想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全面把握教材,找准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似点,如思考方式、思维方式等,使思想方法结构化。充分运用相似经验,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凸显推理思想。


1.纵向比较,找准显性的知识结构


学习过程中,掌握好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思考路径对后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纵向梳理教材,找准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新知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相关内容显性结构,进而让学生能合理使用旧知学习、分析、思考新知,并积极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正如布鲁纳所说:“学生掌握了结构,就获得了运用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的能力,然后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基本概念,把它们当作认识和攻克其他问题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能有效促进思维发展,增强推理能力。


2.横向思考,凸显隐性的数学思想


有些内容表面看起来相互之间联系不大,但其中的隐性联系却十分密切。这里的隐性联系不仅包括学习方法、思考方法、操作方法等,还包括暗含的数学思想。比如小数除法与多边形的面积似乎没有相似的地方,但从数学思想的角度看,二者都运用了转化思想。因而教师要善于横向思考,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实现学习的正向迁移。


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先用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唤醒前经验,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算理的回忆,及时提炼算法。这些已有经验的激活与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基础。在总结方法后进行追问,能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有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类似的算理算法,思考路径也十分相似,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种相似经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二、分析干扰经验:厘清本质,修正推理思路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经验非常有限,往往容易出错。比如观察物体中的“左右”,到底是观察者的左右,还是图片中实物的左右,学生是难以区分的,这就需要教师出手帮助学生厘清关系。如果说波利亚的解题表中“你见过这个问题吗”是唤醒学生的回忆,那么“这是你见过的那种题吗”的追问,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分干扰,厘清本质,修正推理思路。


1.突出主干,建构认知网络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已有认知经验的影响,这就是学习的迁移。迁移既有正向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正向积极迁移能有效促进学生建构新知,负面消极迁移则会干扰新知建构。这就需要教师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突出数学知识中重要的、关键的知识点,并能把新问题与学生所熟知的前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增强正迁移,进而以点带面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2.比较辨析,修正错误偏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既是现有经验扩充完善的过程,又是运用现有经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错误,这些错误可以促使学生反复比较、尝试、调整,进而达到认知平衡。因此,当前经验变成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学习阻碍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空和机会,使其在比较辨析中调整偏差、修正错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一知识点。但它与本节课“将一些物体看成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也是几分之一”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导致学生在认识这些分数时,容易产生混淆。“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认知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往往会停留在“几个物体就是几份”这一前经验上,因此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知的变化,不断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当学生原有经验对新知学习形成干扰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本质,修正推理思路。


三、思考隔断经验:提供阶梯,培养推理能力


从已知走向未知是推理的重要方式。有些知识尽管与学生的前经验联系密切,但思维跨度较大,导致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有难度,容易陷入思维受阻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介入,搭建阶梯,保证学生顺利高效学习。


1.提供“脚手架”,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人的认知总是处于一种协调与平衡状态,一旦不协调就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就有紧张不安的情绪,进而产生消除这种情绪的动力,使之获得新的平衡。当学生应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处于能“愤悱”的状态;其次要适时干预指导,为学生的思考提供适度的“脚手架”,让他们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摆脱困境,实现思维上的飞跃,进而培养其合情推理、类比推理的能力。


2.拓展延伸,明晰思维层级


思维可分为六个层级: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前三个处于思维的较低水平,被认为是“低阶思维”,后三个处于思维的较高水平,被认为是“高阶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识记、理解、应用为主,但其思维发展又是螺旋上升的,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很多的坎坷挫折。教师要做好学生思维发展路途中的引路人,为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思维空间里,不断生疑、探疑、思疑、释疑,经历“百思不解—豁然开朗”的顿悟过程,进而向思维更深处迈进。


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是正常的,教师要紧紧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思路、形成解题模型、积累解题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数学中的推理。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会思考的学生思维是灵动而富有生机的,有思考氛围的课堂,是流淌着思维发展的轨迹,是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操作、探究、思考、综合等数学活动前经验,正向迁移、逆向思考、有效介入,让学生的思维从经验走向推理,使思维过程有基础、有结构、有过程,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数学推理意识的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