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比重。新媒体时代下,自由化的阅读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丰富的画面和灵动的声音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但是部分学生阅读习惯较差,网络阅读专注度较低,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大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新媒体阅读在学生阅读方式选择中的占比,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切实利用好新媒体进行阅读学习,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提高学生自主意识
家校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机制,在校靠教师,在家靠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进行阅读的有效方法。
例如,对《花钟》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穿插鲜花等植物的图片,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下教材中提到的各种花,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过程中要设置相关的监督机制,让学生通过有声阅读和无声默读深入体会不同植物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需求有着怎样的不同。学生可以利用固定的App或教师推荐的网址进行线上互动,激发出新的思想观点。这种监督机制能够切实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依托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了解更多知识。
二、组织线上阅读交流,促进学生思想碰撞
线上交流互动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可以组织线上书友交流互动会,通过线上交流激发出新的思想观点,促进学生思想解放,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匿名交流互动。匿名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有效输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观潮》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以及个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有的学生在线上说:“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主要是钱塘江潮来临之前、来临之时以及来临之后的情景变化,主要对其进行了环境描写,并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将潮水展现在读者眼前,突出了钱塘江潮的来势凶猛。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还有的学生说:“本文短小精悍,用语简练而有力度,运用各种修辞以及写作手法为文章增添了色彩,更重要的是《观潮》这篇文章描写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突出了观潮的真实性。”
这种线上交流互动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有利于实现学生思想上的碰撞,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开发学生智力,对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鉴赏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唯有阅读足够多的书籍才能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学习他人智慧和巧妙的写作手法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心灵的碰撞,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风筝》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上网查找同类文章,找一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本篇文章的亮点,以及文章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把两个含义相同的不同句子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有的学生会说:“本篇文章将制作风筝的过程详细写了出来,还写出了放风筝的过程,给人以联想,丰富了我们的想象能力。”在新媒体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插图产生直观的阅读体验,也能在不断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比如学生进行精细化阅读时会做好标注,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四、借助新媒体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新媒体的融合范围进行扩充,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阅读教学活动进行辅助,这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初显成效。
语文学科中,阅读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对阅读的整体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改变和创新阅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和学习行为为基准,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以此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新媒体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小组朗读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和体会文章内容,同时也能加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总之,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比很大,且阅读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提供写作素材,因此,我们要切实利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