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推动了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多学科融合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多学科融合教育进行探析。
多学科融合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引导学生互相印证所学,从而构建清晰的逻辑链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多学科融合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性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一、多学科融合教育的优势
1.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其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开展多学科融合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从融合教育的角度展开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多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2.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想要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构建课堂并非易事。多学科融合教育的运用就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融合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德育等内容构建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在综合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
3.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因缺乏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局限性,甚至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多学科融合教育的运用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多学科融合教育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原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的策略
尽管多学科融合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但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面临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育策略。
1.融合STEAM教学
多学科融合教育能够在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无法将数学与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限制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STEAM教育理念,以综合性课堂为目标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STEAM是一种起源于国外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科学、技术、数学、工程、艺术结合在一起,从融合的角度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思维。
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学科融合教育为例,在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STEAM教育理念,将数学与艺术关联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题目:已知多边形花园的长和宽,求多边形花园的面积。教师将数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把握和应用。
2.开展项目化教学
多学科融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线索,进而影响其独立分析能力的形成。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教师可从项目化教学入手,借助多学科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线索,同时也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学生需要和教师共同完成学习项目,生成较为完整的作品,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导,为学生设计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习项目,实现多学科融合教学。比如,教师以“统计竹子在不同时间内的生长速度”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对竹子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然后将竹子每天的生长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学习一些与竹子相关的生物知识,实现多学科有效融合。
3.搭建生活化课堂
想要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教育的优势,教师就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构建生活化课堂,就要让课堂贴近生活,而创设情境正是一种可以有效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还原生活场景,可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还原生活场景。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适当布置家庭场景或者直接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家庭场景中,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运用数学知识绘制视图。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问题拓展课堂内容,为学生延伸讲解生活用电、消防安全等知识,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教育的优势。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学科融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学科融合教育的益处,并坚持以新课标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学科融合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